集體林權制度改革10年來,我省堅持強基礎、抓改革、突創新,集體林業發展活力凸顯。
主體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明晰產權、勘界發證、承包到戶、確權發證率均達到99%以上,基礎工作牢實。
配套改革穩步推進。林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迅速,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年增長超過20%,達到4000家;銀林合作更加緊密,森林保險試點工作逐步完善,林權抵押累計貸款金額達79億元,林業發展資金供求矛盾有效緩解;林下經濟持續發展,達到1200萬畝,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高漲;林地流轉規范有序,全省森林資源流轉面積達2144.2萬畝,流轉面積占全省集體林地總面積的16.37%,遠高于全國2%的平均水平。
深化改革永無止境。推行集體林地“三權分置”,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市場主體,激發林業發展活力;創新金融服務,破解林業融資難題;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
三權分置,林農林企聯姻
7月27日,谷城縣茨河鎮林業站辦公室,61歲的陳德文講述他如何流轉林地。
陳德文是該鎮金牛寺2組人,家有150多畝山林。5年前,他患胃癌動了手術,小孩又在外打工,沒有精力打理山林,曾找過林業站希望流轉,沒有結果。
去年11月,機會終于來了。陳畢華負責的繡綠造林公司與他簽訂了協議。他出林地,公司出技術,栽種油茶,油茶掛果有收益后雙方對半分成,合作期限63年。
協議簽訂后,村委會簽字蓋章,林業局在村里進行公示,避免爭議。公司現已整地完畢,準備栽種油茶長期經營。陳德文對這一協議滿意。
陪同陳德文一起來的還有3組村民李光銀。他前幾年與公司簽訂協議,將60多畝雜灌林地交給公司開發油茶。油茶現已掛果,雙方按3:7分成。他說林權證標明是多少年就與公司合作多少年,現在很多老百姓都托關系找公司合作。
繡綠造林公司已經與農戶合作造林2萬多畝。農戶以土地入股,林地荒山、荒地還是雜灌林,所占股份有所不同。陳畢華將我們帶到茨河一個叫“泉眼上”的山場參觀,這里面積9244畝,漫山遍野栽滿油茶樹,有的開始掛果。
他還帶來了“紅本本”,是我省首批集體林地經營權流轉證。陳畢華說,經營林業要有資金投入才能做大做強,有了政府頒發的流轉證,銀行表態可以拿來抵押貸款。
7月29日,記者來到恩施市行政服務中心林業局窗口前,見到盛林木業有限公司職工劉榮代表公司前來辦理林地流轉手續。她帶來了35戶林農檔案,公司流轉5000畝林地,流轉價格隨行就市,經營期限60年。劉榮說,公司正在與300多家林農商談,擬流轉林地5萬畝發展林下經濟。市林權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張友全介紹,這35份材料要公示一個月,村委會干部要現場確認,簽字畫押出證明,沒有爭議才能審核通過。
襄陽市、恩施市是國家林業局確定的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范區,這兩個地方大膽創新,先行先試,推進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據統計,襄陽市已經辦理林地經營權流轉證23宗,流轉面積8300畝。恩施市已經頒發證件3本,涉及渝森木業、環星造林和玉明林藥3個公司531家農戶,總面積達19977.3畝,深受農戶和企業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