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該款項將計入2015年公司營業外收入,將對公司2015 年度凈利潤產生相應影響,具體會計處理以會計師年度審計確認后的結果為準。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中紙每日觀察】我國造紙業經過十年的高速發展,尤其是2009年,造紙產能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目前行業正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產能過剩急需整治。如果說2009年之前選擇轉型,可以躲避過剩危機,最明顯的例子是造紙大省山東。2003年前后就有企業開始“試水”轉型,更多的山東造紙企業緊隨其后,十年間,全省造紙量翻了一番。而四川的紙企卻在這一關鍵的節點上選擇了同質化擴張,走錯了關鍵的一步。
作為西南地區曾經最大的制漿、造紙企業,宜賓紙業2011年后就沒有生產過一張紙。同年,宜賓紙業決定啟動搬遷計劃,轉型“翻身”。筆者在《紙企機會再虧損之后》一文中提到,造紙屬于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成本頗高,且項目建設周期長,企業的資金早已是入不敷出。紙企們陷入了“不轉型虧,轉型資金難”的尷尬處境,宜賓紙業自然難逃其中。“找錢”已成為企業的頭等大事。宜賓紙業通過老廠區土地處置收益和對外融資來解決整體搬遷項目的資金問題,同時,調整了食品紙、化學漿等生產線的技術方案,將原來以利舊為主改為主要利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為主。如今,又收到政府財政補貼,進一步緩解項目建設資金壓力。但不管怎么說,在行業過渡階段,產品升級與體系改革所帶來的“陣痛”是必然的,一時的“陣痛”未必可怕,相信宜賓紙業會越挫越勇,再次成為西南造紙工業的“巨人”。 (評論為中國紙業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