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今年1-5月份,在紙機升級改造、按計劃停機檢修等因素影響下,東營華泰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5%,一舉扭轉了效益下滑的局面。
——認清形勢,解放思想,吃上“定心丸”。今年之初,根據集團公司提出的“體制改革、機構調整、競爭上崗”、“明確2015年目標任務”、“轉調創”等指導思想,東營華泰積極貫徹落實這一精神,組織各級領導干部解放思想,明確目標,重新明確2015年各崗位的考核指標、目標任務及考核辦法。謀定而后動,萬眾一心為完成目標任務而努力。
——加強管理,降本增效,注入“活化劑”。一方面,該公司加強車間基礎管理,提升設備管理水平,大幅減少故障停機,最大發揮紙機效率。進入2015年,通過加強基礎管理及操作要求,日產量大幅度提升,與去年同比增長10.8%,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大力加強成本控制。“我們左右不了銷售價格,但是我們可以控制成本”。總經理張安缽提出了“成本下降20元/噸”的口號,要求各車間、工段每天下班組織召開落實會議,落實當天任務目標完成情況,當天完不成任務的找原因定措施,完成任務的與最好年月進一步對比,找差距。
——調整結構,優化產品, 打上“強效針”。一是調整原材料結構,針對11號機去年開發的模板原紙、亮白紙、高白雜志紙、高白教材紙等,在2015年進一步優化工藝,調整原材料機構,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降低生產成本。二是產品結構調整,針對銷售市場的變化,要求業務員回公司前,必須帶著市場需求信息回來,然后根據市場的反饋信息,制定出新產品開發的計劃,上半年9號機生產開發了70-80克本白雙膠紙,自3月開始量產以來,市場反饋較好,目前月訂單在3000噸左右,下半年計劃在11號機開發低克重無炭復寫原紙,試卷紙等新產品。
今年以來,東營華泰已全面打響“轉調創”攻堅戰,10號機轉型升級項目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由產新聞紙轉型升級為改產文化紙,即降低了新聞紙的銷售壓力,又為提高文化紙市場占有率提供了保障,項目投產后將每年新增利潤7500萬元,將成為東營華泰效益提升的又一亮點。
關于華泰集團
華泰集團是集造紙、化工、印刷、熱電、林業、物流、商貿服務于一體的全國500強企業、山東省重點調度的24家大型骨干企業和省政府重點培育的20個知名品牌企業之一,全球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2006年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首屆全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中排名第3位。
集團下轄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泰化工集團、華泰新華印刷、華泰熱力、華泰大廈、華泰林業、大眾華泰印務、華泰國際物流等十多個子公司。擁有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級實驗室,在全國同行業第一家掛牌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華泰股份是山東省同行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中國上市公司百強排名第28位,造紙業上市公司綜合排名第1位。公司相繼通過了2000版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1國際環境體系認證;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客戶滿意的十佳造紙企業”等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中紙每日觀察】產能過剩、市場低迷以及電子傳媒對紙媒的沖擊加劇等影響之下,紙業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增強創新能力,實現產業增長方式的轉變。針對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山東省政府辦公廳下發《山東造紙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山東將優化產品品種,對新聞紙將禁止新上產能。全國主要新聞紙廠紛紛以停機、限產、轉產來應對。新聞紙廠的這種自身調節對新聞紙供需的平衡起了關鍵作用。
新聞紙作為華泰集團主業,2014年上半年供貨量大幅下降,價格也持續下滑,出現全面虧損,給公司帶來極大壓力。對此,華泰積極采取措施,加快“轉調創”,調整原料結構,開發新產品,大力壓縮新聞紙產能,在完成總部9#機、10#機技改的基礎上,著手對總部11#機、廣東華泰、河北華泰新聞紙機進行技術改造,向高檔文化紙、包裝紙轉型;同時,向造紙下游精美印刷轉型,發展文化產業;另外大力發展化工產業,拉長產業鏈,適度推進機械加工、新能源、生物制藥及文化、物流產業發展,實現集團公司的多元化、可持續發展。 (評論為中國紙業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新聞
華泰:生態立企 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