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泉林紙業“元旦獻詞”中所說,這一年,攻堅與變革是泉林最動人心魄的聲音,一些久未突破的工作強勢推進,一些醞釀多時的改革舉措接踵出臺。這一年,在復雜多變的形勢下,泉林人破浪前行,用汗水與智慧澆筑起闊步前行的路基,用夢想與堅持凝聚成這個企業蓬勃向上的強勁動力。
近日,山東泉林紙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賈明昊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與產品定位、戰略發展思路有著密切關系。”
嚴標準倒逼造紙企業轉型升級
在山東,造紙業曾是一個牽動很多人神經的行業。山東省最多時有造紙企業700多家,其中80%是污染嚴重的麥草制漿企業。據統計,2002年山東省造紙行業無論是新水用量還是COD(COD一般指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均占到全省工業的50%以上,而造紙業對于GDP的“貢獻”僅為3%,投入與產出嚴重倒掛。
“泉林紙業實現銷售收入108億元、利稅13.08億元、利潤9.1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6.47%、7.13%、7.08%,生產經營持續穩定增長。”在泉林紙業產品展示區,陳列著各種包裝的本色生活用紙,用本色紙制作的全國高考試卷,一次性環保紙杯……站在這些記錄并象征著公司發展歷程的產品區間,副總經理賈明昊向記者介紹,從“一草多用”到集約化秸稈收儲體系建設,再到產品創新升級,“泉林模式”橫向擴展、縱深優化,催動著產業結構轉調升級的腳步。
記者了解到,泉林紙業主要做“本色”紙,“本色”紙的概念率先由泉林提出,60萬噸本色漿項目自2014年8月份正式投入運行以來,產品質量穩定、運行良好,所生產紙樣耐折度、撕裂度、裂斷長等各項關鍵指標均優于老系統紙漿質量指標,同時也優于楊木漿和樺木漿的質量指標,刷新了全球草類紙漿工藝的新紀錄,成為泉林制漿事業新的里程碑。
賈明昊表示,“已經投入運行的草類纖維立式連蒸工程突破了草類制漿的世界性難題,是非木材制漿造紙方面的顛覆性突破,是對中國造紙業的巨大貢獻。”
目前,本色食品包裝盒在美國等主流市場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出口量占產品生產總量的90%,出口量同比增長30%,客戶遍及北美、東南亞、中東、歐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本色生活用紙也已成功銷往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十幾個國家,為下一步占據國際主流和高端市場奠定了良好基礎。
技術創新讓企業起死回生打開新局面
一直以來被老百姓忽視的秸稈,卻讓泉林紙業起死回生,為公司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價值。
“中國人口多,糧食需求量大,草漿恰恰是中國地區造紙的優勢。”賈明昊專門向記者介紹了泉林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價值和意義,“看似無用的秸稈總是被老百姓焚燒掉,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但是我們卻充分利用了秸稈,依靠技術創新,針對秸稈的不同成分,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逐漸形成秸稈‘一草多用’和‘廢水、廢氣等生產過程污染物資源化’等多條運行成熟、閉合循環的生產鏈條,構建起新型工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開辟了秸稈規模化、產業化綜合利用的新路徑,不僅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且對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