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林改中,以盧家群為代表的家庭林場只是三明市創新林業經營主體的一種形式。截至2015年年底,三明市累計建立新型林業經營組織1945家,經營面積704萬畝,占全市林地總面積的41.5%。
記者從福建省改革辦了解到,三明市針對上一輪林改中遺留和暴露出來的問題,全面推進新一輪林改,走出了一條“林農得實惠、企業得資源、國家得生態”的生態富民新路。
亮點1:創新經營主體
破解林權結構小型化、林地狀態分散化,推動林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走進尤溪縣西城鎮上源村,無山不綠,有水皆清,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這樣的生態畫卷得益于林業經營模式的轉變。曾經長期“賣山度日”的上源村,近年來引導村民成立金源林業專業合作社,共同出資經營村集體收回的林地,既保住了林木和生態,又實現村集體和全體村民的共贏。
在“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將樂縣,當地職能部門積極探索“公司+基地+林農”經營模式,引導上市公司金森林業等龍頭企業開展村企聯合經營、林地托管經營等模式,通過成立股份公司與林農合作造林,既保障了林農利益,又擴大了林企的資源規模,更提升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質量。
近年來,三明市在前一輪林改明晰林權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集體經營、股份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托管經營等多種林業經營模式,培育多元化的林業經營主體。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累計建立新型林業經營組織1945家,經營面積704萬畝,覆蓋面積達到41.5%。
三明市政府分管領導表示,三明市上一輪林改最突出的標志就是“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集體林地均分到戶,調動了千家萬戶林農的生產積極性。但隨著林業生產關系、林農林權利益發生重大調整,出現了林權結構小型化、林地狀態分散化、林業管理復雜化等一系列新情況,林業經營效益和林農收益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面對這一問題,三明市在保障林農對林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的基礎上,放活林地經營權,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形式,讓林農享有更豐厚的收益,形成“人人有山,不需要人人經營山”“不是人人經營山林,但人人都可從中受益”的格局,促進林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
點評:新一輪林改要突出創新經營主體這一核心。
三明市的做法表明,深化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必須把創新經營主體作為核心問題,通過推動林地產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把林地資源這一最重要的要素激活起來,讓林農在改革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
亮點2:盤活林業資產
破解林權融資難題,活樹變成了活錢,葉子變成了票子,青山變成了銀行
在三明市上一輪林改中,林業資源明晰產權后成了一種資產,但如何將這種資產盤活并轉化為資本,成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關鍵問題。
2015年6月18日,沙縣森林資源管理有限公司、沙縣農商銀行、林權抵押人楊孫忠、借款人沙縣富口鎮泌園家庭林場四方簽訂了森林資源抵押貸款收儲協議,標志著全國首筆林地經營權證、中幼林抵押貸款30萬元得以發放。
記者了解到,在新一輪林改中,三明市把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支持林業發展作為切入點,積極搭建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平臺,推進林業資源資產化、資本化。截至目前,全市組建了覆蓋各縣(市、區)的12家林權收儲機構,既為林農申請抵押貸款的林地進行評估,又為銀行出具貸款建議書。先后推出林權按揭貸款、林權流轉支貸寶、林業互聯網金融P2P等林業金融新品種,2015年以來全市新增林權抵押貸款16.5億元,累計林權抵押貸款總額86.3億元,余額39.1億元。
據三明市政府分管領導介紹,破解林權融資難題,著力點在于打通林業與金融的通道。三明市通過搭建資產評估、森林保險、林權監管、收購處置、收儲兜底等“五位一體”的中介服務平臺,建立起與林業發展特點相適應的金融產品體系,既解決了金融機構的困擾,又為林農和企業貸款提供了便利。特別是林權長期按揭貸款的破冰前行,使林權證與房產證一樣,具有實實在在的價值屬性,成為林農擴大再生產的資金來源,走活了林業發展的一盤棋。
點評:新一輪林改要通過林業金融創新來盤活林業資源。
三明市通過一系列的金融創新,把活樹變成了活錢,把葉子變成了票子,把青山變成了銀行。三明的實踐進一步證明,深化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必須在金融機構、企業、林農之間架起通暢的橋梁,加快推動林業金融創新,真正使資源變資產、資產化資本,進一步增強林業發展的要素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