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新鄉市委第111次常委會,特邀11位來自國家環保部、省環保廳和鄭州大學的相關專家列席,聽取該市環保局局長胡建森關于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的匯報,專題研究環境保護工作。主持會議的新鄉市委書記舒慶表示,整個來看新鄉今年特別是下半年以來治污力度“前所未有”,環境質量有所改觀,但是離目標要求還是有很大差距,形勢依然很嚴峻。
新鄉污染防治形勢為何如此嚴峻?
自然擴散條件不好。新鄉平均海拔70米,北部、西部被南太行山圍繞,南部為水平面海撥155米的黃河,從地型上看,新鄉是一個“洼地”,靜風天氣較多,靜風頻率為23%。按說依山傍水,氣候溫潤,不失為“風水寶地”,然而專家稱這種地形很容易積聚污染物,還特別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工業結構性污染突出。新鄉電力、水泥、化工、造紙等高污染、高耗能資源型企業較多,污染型行業在工業結構中占比大,污染積淀較重,污染負荷較大。2014年新鄉工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為4.7%,而工業污染排放物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占全省比重分別高達11.15%、11.48%、5.17%、7.4%。
產業空間布局不合理。新鄉出現風向最多的是東北風,占26%。而在新鄉上風向的輝縣市、衛輝市、鳳泉區等地采石、碎石、水泥等企業較多,對新鄉的大氣污染造成很大影響;新鄉市轄海河流域衛河、共產主義渠無地表徑流,接納的全部為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兩河上游主要以造紙、化工、醫藥中間體等污水排放量較大企業為主,污染較重,對河流水質影響較大。
環保基礎設施欠賬多。2007年,新鄉所有縣(市、區)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基本上滿足當時污水處理要求,但目前已遠遠滯后城市發展和現實需要。另外,有關專家指出,新鄉市衛河等河道10多年沒有清淤,垃圾處理場、環線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有垃圾圍城現象,市區沒有完整的環線道路,很多過境車輛必須穿越市區,尾氣排放、道路揚塵,都容易造成大氣污染。
以上多重的客觀因素,再加上環境監管漏洞、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等,“先天不足”加上“后天”的雪上加霜,這讓新鄉的環境“很受傷”。
2“挺起胸膛”面對施“猛藥”出“重拳”
面對諸多困難,面對嚴峻的環保形勢,新鄉,該咋應對?
新鄉市委書記舒慶說:“不能因為存在這些問題就可以怨天尤人,我們絕不回避問題,要面對問題挺起胸膛,不斷加大環保力度,讓形勢向好的方向發展!”
加強日常監管。從公車限行擴大到私家車限行;無間隙路面保潔;拆除燃煤小鍋爐;餐飲業強制安裝油煙凈化裝置……
急病須用猛藥。新鄉市環保部門今年還與政法機關聯合相繼開展了“春雷行動”、“秋風行動”、錯時突擊檢查,加大環境執法力度,營造環境執法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十五小”等環境違法企業。
今年1~11月份全市共查辦環境案件321起,居全省第三;按新法新規新標查辦環境違法案件165起,居全省第一;下達行政處罰罰沒款5265萬元,居全省第一;已關閉、取締“十五小”、“新五小”等環境違法企業227家,司法移交14起案件,追究刑事責任7家,行政拘留4家,3家正在處理之中。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加大污水處理廠建設力度,今年下半年,該市先后開始動工建設鐵西、大塊2個污水處理廠,另有獲嘉縣照鏡等5個污水處理廠已經完成驗收并運營,目前全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在工業提標改造上,對55家涉磷廢水排放企業進行全面治理,做到達標排放。
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停產872家涉塵企業,占全省停產涉塵企業的1/4;限產81家涉塵企業,占全省限產涉塵企業的1/10;關閉取締各類堆場400家;全部完成年內7995輛黃標車淘汰任務,數量位居全省第四位。在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會議期間,該市在啟動Ⅱ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的基礎上,實施Ⅰ級減排措施,對全市所有機動車實行單雙號限行。
一系列“重拳”出擊,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新鄉的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截至目前,黃河流域河流出境斷面100%達標,海河流域共產主義渠出境斷面連續四個月實現了達標,創近3年來的最好水平,衛河主要污染物COD、氨氮、總磷平均濃度明顯下降,11月底已開始達標,有望于12月份實現全面達標。空氣質量有效提升,11月份PM10、PM2.5平均濃度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