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銀泉秸稈造紙項目是國家發改委第一批資源節約型和農副產品綜合利用重點扶持項目。項目已列入慶安“十二五”規劃,是“十二五”時期重點推進大項目之一。項目利用該縣豐富的秸稈資源優勢,采用綠色環保型脈沖分離秸稈紙漿新技術,年生產9萬噸綠色環保秸稈紙漿及系列包裝制品,年可替代木材45萬立方米。由于采用先進環保制漿技術,生產全過程無污染,從秸稈加工成纖維紙漿到制成系列包裝制品,完全實現零排放,整個系統為清潔型生產,生態效益好。項目投產后,年可增加地方財政收入2338萬元,增加農民收入2400萬元,安排就業人員315人。
【中紙每日觀察】目前,利用新技術,可從農作物秸稈、蔗渣、竹子、蘆葦等非木非糧的生物質材料中精煉出生物柴油,而且根據其不同的纖維質不同的處理技術,還能把它們變成紙漿、葡萄糖等多種多樣的產品。像是山東泉林紙業就成功研發出清潔制漿工藝,將制漿過程中產生的黑液變成優質有機肥,一舉解決了困擾造紙行業多年的草漿污染問題。其生產出的“本色”生活用紙,以秸稈為主要原材料,以草漿代替木漿,全程不使用漂白劑等有害制劑,是新一代對環境無污染,對人體無危害,原漿、原色的健康環保型造紙制漿技術。
中國人講究“白紙黑字”,對“白紙”的偏好度較高,所以對“本色”原紙的接受,看來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目前,國家標準對紙張白度的要求已從“最低限度”轉變為“最高限度”,這會讓很多造紙企業開始注重漂白劑的使用,謹防白度超標。隨著國家對環保型印刷紙張標準制定步伐的加快,人們的用紙觀念也將逐漸改變。
現在,中國增長放緩的幅度似乎更大,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減速。產量早已不是衡量一個企業成功的標志,企業要準確把握和積極適應新常態,將發展重點轉移到研究和開發新技術、裝備上,為造紙行業正名。 (評論為中國紙業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