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測算,稱造紙企業的噸紙成本將由此降低80~100元。這一“結論”引發了下游行業要求降價的連鎖反應,既然造紙成本下降了,那紙張出廠價格也要降。山東一家造紙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的電話他已經接到了許多。
這位負責人苦笑表示,雖然這項措施對行業來說是一個利好,但就企業而言,面臨的困難遠不是一項退稅所能解決的,要改變當前造紙行業整體頹勢,還需要一籃子政策措施支持和企業自身的努力挖潛。
政策并非今日有
根據《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的通知,從2015年7月1日起,生產各類紙的納稅人符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制漿造紙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規定的技術要求、廢水排放達到國標,通過ISO質量和環境認證,并且產品原料70%以上為廢紙、農作物秸稈的造紙生產商在銷售紙張時將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的優惠,優惠幅度為50%。
這并非是一項新政策,早在2008年12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就出臺《關于再生資源增值稅政策的通知》,當時的政策更為“寬松”,符合條件的造紙企業可以享受到百分百的增值稅返還。但這項政策在2010年戛然中止了。
由于廢紙增值稅退稅政策激發了企業參與廢紙回收利用的積極性,成為加快國內廢紙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動力,所以業內人士一直在爭取能夠恢復。全國工商聯紙業商會會長李建華、副會長張茵也分別利用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向全國“兩會”提交議案和提案,全國工商聯紙業商會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也通過有效渠道向有關部委報送政策建議報告。
這次出臺的政策,相對2008年的政策,雖然力度還是不如當初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的壓力。
全國工商聯紙業商會獨立監事、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表示,國家出臺這項政策,目的是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這是大方向,對企業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政策落實還在路上
在2008年的增值稅政策出臺之后,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造紙企業的成本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
主要原因在于,廢紙收購很多是從一家一戶收集起來的,體量小且分散,談不上有什么票據,一旦納入了征稅系統,成本反而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