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紙行業現階段發展三大特點。
1、造紙行業收縮:全行業進入一個平穩發展階段,產量停滯,部分又負增長。2015年一季度全國機制紙及紙板產量2690萬噸,同比下降2.3%。最近行業出現零增長,2013年機制紙產量增1%,2014年增長2.8%。但是2015年一季度出現了負增長。造紙行業一直以來是和國民經濟增長是正相關的,但是現在來看造紙已經和GDP 的增長脫鉤。從紙的種類來說,文化用紙是收縮,生活用紙的量,包裝紙一季度同比增長13.9%,瓦楞紙同比增長8.3%,總產量在收縮,但是包裝紙比較好。
2、行業內部出現分化:大企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小企業被淘汰的步伐加快,大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行業現在份額從2010年底17%升到2014年底26%,分化原因兩條:(1)環保壓力。(2)造紙行業形成了投資黑洞。新增固定資產非常快,但是利潤沒有增長。高端產能替代低端產能,開工率低使得社會投資資金沉淀,還有一部分投資在環保方面去。今年3月底規模以上造紙企業數2759家,比14年底,一季度減少203家。輕工全行業企業數增加了5%,造紙行業企業數三個月減少了7%,說明造紙行業到了拐點的時候。大企業在價格上有一定話語權,比如說包裝紙經過幾年的調整,玖龍紙業帶動大多數企業提價;文化用紙開工率不足,價格難以走高,但會隨著產量的負增長,一部分企業淘汰出局,也會步包裝紙行業的后塵,但是提價時間要長一點。
3、變革:(1)需找新的突破點。典型如太陽紙業生產木糖醇,華泰紙業從原來的新聞紙,轉型到高檔文化用紙,新聞紙產量收縮。(2)選擇新的革命性技術。例如上市公司青山紙業引進超聲波制漿專利技術,可能給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二、未來行業發展趨勢。
1、集中度進入快速的提高期。2、高端紙有前景。3、新的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技術出現。4、走出去成為行業的重要支撐力量,一帶一路拉動了一些企業的提升,對于造紙行業是重要的機遇。
三、其他。
造紙行業各細分品類看:(1)包裝紙比較好,因社會需求剛性,紙箱的包裝需求越來越多,電商的發展使得適合電商包裝的紙業受歡迎。(2)生活用紙亦較好,總量上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而提高,我們國家用紙層次多,城市和農村里面的人用紙的層次差別較大。比如太陽紙業剛進入生活用紙里面,情況還不錯。(3)文化用紙持平,其實產量今年和上年是負增長。
原料方面:紙漿價格前期有所上漲,而造紙企業也是希望水漲船高,國外大的紙漿廠,集中度較高;但是不大可能有特別大的漲價,畢竟供給比較充足。
目前國內紙業三大矛盾:國內紙漿和國外紙漿的矛盾,紙漿企業和造紙企業的矛盾,中國產品走出去和歐美國家對中國的反傾銷,對行業發展有很大的限制。我們提出一個概念——構建全球漿紙產業高端價值鏈。新概念、新戰略,帶動紙漿到產品價格的提升。如太陽紙業在老撾投資建設年產30萬噸化學漿項目、玖龍在越南、其他紙企將造紙裝備賣到非洲和歐洲國家。中國的造紙產量和消費量是全球首位,現在的技術水平也比較成熟,走出去對造紙產業和造紙裝備企業都是一個很大的機遇。
【中紙每日觀察】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節節高升,大規模的生產所帶來的隱患是供需的嚴重不平衡。企業必須進行產能提升改造,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產品需求量,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生產商。
“十二五”期間,國家對于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投入力度有增無減。淘汰落后產能有利于緩解部分行業產能已嚴重過?,F象,避免同質化競爭,造成市場惡性循環,但更為重要的是希望通過淘汰來逼迫企業對落后部件進行技術改造。一方面簡化了企業在申報項目時的行政審批流程,加大企業自主決策,徹底改革了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制度,真正落實了企業投資的主體地位和投資自主權。另一方面,放權讓地方受益的同時,中央部門可以從繁雜的微觀事務中退出,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強化宏觀管理上,為市場和社會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有利于從根源上杜絕“邊淘汰邊新增” 落后產能的惡性循環。
隨著政府行政機制的不斷完善,企業發展思路轉變的覺醒,我國化解產能過剩的成效將進一步擴大。未來的造紙業需要的不是簡單的生產商,企業發展中不能只重視生產,更應轉變成生產服務型企業,創新技術、提高生產要素、生產率,增強自身競爭實力。目前,造紙業所處環境雖然困難,但對于積攢了多年經驗和資本的造紙行業來說,我們有底氣更有實力,穩扎穩打,一個一個解決就好了。 (評論為中國紙業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