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近年來,隨著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以及國家對生態重要和生態脆弱地區森林資源實行禁伐限伐政策,林場富余職工大量增加,國有林場發展陷入困境,政策邊緣化、職工貧困化問題十分突出。
3月17日,在國家出臺了國有林場和林區改革方案后,就如何做好職工就業和社會保障、停止商業性采伐和科學加強森林資源管護等問題,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總站長楊超、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月華接受了采訪,并對改革方案進行解讀。
現狀:體制不清找飯吃
20世紀50、60年代開始,國家在無林少林、荒山集中連片地區興辦了國有林場。到了80年代初,逐步成為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從90年代開始,就轉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
楊超說,步步走來,巨大落差使大多數國有林場苦于“找飯吃”,無法將主要精力集中到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上來,成了“不城不鄉、不工不農、不事不企”。
據了解,我國現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陜西、甘肅、新疆、四川、云南等9個省(自治區)建立了138個國有林業局,專門從事木材采伐加工,并以其為主體形成了國有林區。
王月華認為,長期以來,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承擔了許多社會管理和辦社會的職能,致使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合一而不分。
目前,全國有400多個國有林場開辦場辦中小學454所、教職工人數5356人。有醫院(醫務所、衛生站)772處,醫護人員3218人。林場代管村1100個、鄉鎮78個,人口15萬人。
王月華強調,隨著天保工程的全面實施,林區將逐步停伐,解決職工轉崗就業和保障職工基本生活問題日益緊迫,推進改革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