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之源:從用戶需求出發
“融合最重要的層面不是技術,而是這個行業與用戶的融合。”圣智學習集團國際總裁亞歷山大·布羅赫認為,與其他出版類別不同,教育出版的消費群體多由教師、教育機構主導,學生的需求反而容易被忽視。他建議出版機構多了解教師的工作流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真正有價值的教材和應用,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用戶行為的分析越來越多地得到國外出版機構的重視。愛思唯爾科研參考圖書與數字產品全球副總裁布萊恩·戴維斯表示,我們時刻關注用戶的行為習慣,通過大數據收集與分析,不但可以識別出用戶對于跨學科學習的重視,還可以識別出最受歡迎的內容,這樣就可以在用戶青睞的領域推出相應的學習產品。
在國內,借鑒互聯網公司的用戶思維,根據用戶需求提供相應產品也成為許多出版機構的選擇。以中國出版集團為例,中華書局的“中華經典古籍庫”,商務印書館的“百種精品工具書”“民國期刊數據庫”,以及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等,均根據專業機構和普通讀者的需求開發了APP版、微信版等,進一步擴大了用戶的使用范圍。
融合之策:內容為核技術為翼
“融合發展的核心依然是優質的內容資源。”國內外出版人已對此達成共識。“內容的專業化、權威性、系統化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要在做強做優內容的基礎上融合技術,實現內容的深度挖掘和再創造。”林鵬表示。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周斌也認為,內容是傳統出版的優勢所在。傳統出版應該在融合發展中發揮主體與核心作用。為此,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進一步開展數字化基礎建設,除打造專業化機構隊伍之外,還先后投資建設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內部數據中心、數據備份中心,并與中國電信、華為等公司合作建設大型公共云計算服務中心,保證技術在融合發展過程中更好地發揮支撐作用。
在技術的“保駕護航”下,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利用教育出版這一傳統優勢,對鳳凰版課標教材進行多媒體數字化開發,并研發了課堂教學系統、學生學習系統、教育服務系統等一系列數字教育產品,目前使用學校達到數千所。
融合之機:拓展傳播渠道
擁有多種時尚雜志品牌的康泰納仕國際集團,借助新技術傳播優勢,原有傳播渠道得以擴展,雜志內容的覆蓋面與影響力進一步增大,融合發展的商業前景漸趨明朗。
“視頻已經成為我們出版的重要內容。大量的視頻內容吸引了數百萬的用戶,廣告商的投入也大大增加。”康泰納仕國際集團董事長江紐顥表示。目前,視頻已經成為康泰納仕國際集團進行廣告推送的主要方式。
與康泰納仕利用新媒體來拓展內容傳播渠道的做法有所區別,中國出版集團是通過搭建平臺的方式,通過數字出版將渠道打通至國外。以“易閱通平臺”為例,平臺目前聚合國內電子書近30萬種,外文電子書近200萬種,覆蓋海外3萬家機構用戶,成為傳播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先鋒”。
在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一方面通過打造學科網這樣的垂直平臺,形成專業內容發布傳播渠道;另一方面通過參股天翼閱讀數字閱讀平臺,實現數字內容的大眾化傳播。除提高原有內容附加值之外,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還通過并購、自建等方式,涉足游戲、影視等相關產業,實現產業鏈延伸,探索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