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圖書定價制規定一出臺就招致了各方的不滿。首先,廣大讀者覺得圖書價格提高了。根據韓國一家市場調查機構對以1000名成年人為對象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3.2%的讀者覺得圖書價格變高了。其中,48.3%的20~29歲年輕讀者明確表示,因圖書價格過高以后不會再購買圖書。
其次,從統計數據看,新書價格略有下降。韓國文體觀光部委托教保文庫對新出版100天的單行本的定價取樣顯示,韓國單本圖書的平均定價從19456韓元下降至18648韓元,降幅為4.2%。另外,在實行圖書定價制后,出版品種有較大程度減少。
第三,最讓眾多家長擔憂的小學教輔的價格比往年大幅提高。幾家大型教輔出版社的提價幅度各為1.80%、4.81%、4.60%和3.82%。和預想不同,圖書價格中的泡沫并沒有被擠出去。根據發行領域的統計數據,舊書的再定價市場也沒有活躍起來。再定價是以降低圖書定價為目的,這是納入到圖書定價制中的新舉措。一位發行員說:“從出版社的立場來看,實行圖書定價制后再改定價,就等于是承認了之前的定價含有水分。”目前,申請再定價的圖書基本上都是一些兒童圖書系列。其實,為了再定價把圖書全部回收,再重新設計封面也會有很多麻煩。
和紙質圖書一樣,電子書也可以在發行18個月后重新定價。電子書的定價原本比紙質圖書便宜20%~30%,所以,讀者可以以十分優惠的價格購買電子書,電子書和舊書的銷量有所增長。
令消費者不滿的是購書時的實際優惠變少了,而出版社方面卻覺得無形中增加了庫存壓力。但大型書店則認為以低折扣從出版社大量進貨后再按低價大量銷售沒有什么不妥。韓國開發研究院根據調查數據認為,雖然目前不能蓋棺定論,但新出臺的圖書定價制肯定會導致抬高圖書定價的反效果,所以會導致圖書銷量的減少。
即便如此,面對重重壓力,韓國政府依然強有力地推進各方都不滿意的圖書定價制。原因在于,如果圖書定價制成功“軟著陸”的話,就會促進優秀圖書的出版。如果實行圖書定價制后,低品質圖書的出版量減少,優秀圖書廣受讀者好評的話,即便圖書價格高折扣率低,但是只要圖書品質好,讀者還是愿意購買。此外,中小型書店也能在該機制下恢復價格競爭力,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