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掌握、仔細分析和如實反映所獲材料?
全面掌握材料(包括資料和數據),就要求作者對所有材料仔細進行收集和復查,努力做到既不讓有價值的材料丟失,又要考證材料的可靠性;使可靠的材料得以充分應用,將不可靠或不符合科學性要求的材料刪除,作到去偽求真。但只要是真實的材料,不可任意舍棄。不論結果是陽性還是陰性,肯定還是否定,成功還是失敗,符合還是不符合預期效果,都應該如實地反映。切不可“以偏概全”、“報喜不報憂”。特別是當自己的結果與文獻上報道不一致時。要做到這一點對于大多數學者說來并不容易。
注意邏輯,突出重點,避免羅列材料和夾雜討論?
邏輯清楚:結果部分是一篇論文的論據,所以在資料和數據的編排使用上,要注意前后次序,層次分明,使之符合論文的思維邏輯,層層推進,前后照應,主次分清,因果關系明確,使讀者易于明白。
突出重點:要主次分明,詳略得宜,在有限的篇幅中把重要結果寫清
避免夾雜討論:結果是以資料、數據來表達,但在此基礎上形成適當結論并作簡要的說明。
綜上所述,要寫好論文的結果部分,作者必須全面掌握材料,仔細分析材料,并如實反映觀察研究所得的結果,文字表達要注意邏輯,突出重點,并且注意寫作規范,這樣才能充分反映觀察研究所得的成果,體現論文的應有價值與水平。
想要了解如何寫記敘論文-指導瀏覽Academicservice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