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的倡導者和主要資助者,現年48歲的德國IT高管邁克爾·阿布曼表示,街頭開放式公共書架向全體市民免費開放,不論年齡、教育水平,取書不登記、還書日期不固定,市民可以隨意拿取書架上的書,也可以將自己的書放進書架供他人閱讀。可以說,街頭開放式公共書架的設立為喜愛閱讀的人提供了便捷、基本、均等的閱讀服務,也為“地鐵一族”“公交一族”創(chuàng)造了便利、輕松的閱讀環(huán)境,無形中讓閱讀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許多市民在出門乘坐地鐵前,可以從開放式公共書架上拿一本書閱讀,到達目的地出站后再放回書架,當然也可以將其帶回家慢慢閱讀。因此,這些街頭開放式公共書架常設立于地鐵站、公交車站、商場、公園等人流量密集處,書架旁通常會安置一些座椅,方便讀者坐下來慢慢品讀。巴伐利亞州部分城市的書架還專門將書架的底層設置為“兒童書籍專柜”。
現年51歲的科隆市民維拉·蒙卡說:“我很喜歡把自己的書貢獻出來,放在這里,但坦白地說,我更樂意從這拿更多的書帶回家慢慢看。”書店經營者埃爾瑪·梅特爾表示,街頭開放式公共書架的設立對于書店而言不僅沒有形成競爭,反而極大地促進了書店圖書的銷售量。德國不少網上書商也紛紛表示十分支持公共書架在街頭的設立。
開放式公共書架通常由本社區(qū)組織的志愿者維護,書籍大約每6周更新一次。當然,從城市文明的角度,這類公共設施的維護更需要市民的自覺性和道德的監(jiān)督。目前這些街頭公共書架正逐步在德國的社區(qū)、郊區(qū)、小型城鎮(zhèn)中逐步推廣。之后,街頭公共書架的資助者還打算把書架開到其他國家,尤其面向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群設立,如非洲的莫桑比克已經出現了街頭公共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