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說來該公司2015年的總收入增長了19%,至7130億日元。季度總收入上漲14%,至1980億日元,不過今年的凈收入下滑了38%至443億日元。
報告中提到電子書的篇幅不多。有幾處提到了樂天在2015年3月份以4.1億美元收購的OverDrive。在第四季度,OverDrive的圖書館貸款年度增長率為23.3%,而樂天在它們的“展望2020”簡報中提到,2016年Kobo和OverDrive的總EBITA會有不錯的表現。這對Kobo來說是第一次,在此之前,即使是樂天兩年前專門派人負責這家電子書公司,Kobo仍然是入不敷出。
一份相關文件中提到的了一件有關Kobo最重要的事情。文件中,樂天對其今年對幾家下屬機構的注銷進行了說明。日本零售集團樂天宣布Kobo的商譽減值78億日元。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說法,商譽是某一特定類型無形資產的會計術語:
商譽代表無法單獨辨別計算的資產……
非商譽的可辨別資產包括一家公司的品牌名稱、消費者關系、藝術上的無形資產以及任何專利和專有技術等。商譽計算的是買入價格中(用于購買資產或業務所支付的金額)超出資產與負債總值的部分。
Stockflare.com的首席財務官兼首席執行官Shane Leonard有一個更加簡單的解釋。這位注冊會計師在Quora上解釋道,“商譽”就是用于購買某家公司所支付的金額與實際價值之間的差距。(還有幾位其他的會計師也給出了類似的解釋。)
基本上,如果一家公司A支付了2億美元購買了公司B,而公司B的真正價值只有1億美元,那么公司A列出的公司B真正價值與實際購買價格之間的差距就是商譽。
就如一位讀者指出的那樣,這個概念是奧威爾《1984》這部作品中的會計部門提出來的。
而當一家公司認定商譽給公司造成了損失時,那么就稱之為商譽減值。
在咱們說的例子里面,Kobo的價值大約是6900萬美元,或者說是2011年樂天購買Kobo所支付的3.15億美元的五分之一。你可以將這看做是樂天承認他們那時候以超額價格購買了Kobo,不過這種說法并不完全正確。
在2014年末,樂天表示Kobo的商譽價值2000億日元,不過到2015年末商譽就減值為1000億日元了(在此之后樂天就宣告了商譽減值)。
在2012年末,樂天表示Kobo的商譽是168億日元,這意味著樂天在2011年以3.15億美元購買Kobo的時候超額支付了1.49億美元。
這可不是什么好事,不過OverDrive的情況還要更加惡劣。
根據樂天自己公布的文件說明,現在旗下所屬OverDrive的商譽為376億日元。差距大約3.33億日元,當時的收購價格為4.1億日元。
是的,樂天在去年收購OverDrive資產時所支付的金額大約是其價值的5倍。
我們外部人士無法得知到底發生了什么,不過你覺得會不會是因為樂天是為了出價高于亞馬遜呢?
P.S. TechCrunch在2月12日對這一事情進行了報道,不過他們不小心將兩個數據弄混了,報道說Kobo的市場價值為172億日元。這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