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掃描關注
    紙引未來網公眾號

    紙引百科-訂閱號
  • 紙引未來網紙張產業鏈大數據平臺-客服QQ
    客服QQ:1708923858
    客服QQ:3620323674
    客服QQ:401369780
    客服電話:020-82025252
  • 020-82025252
  • 查看抖音

    利紅系統

    抖音掃碼關注

  • 掌上紙引未來

    微信掃碼

    紙引百科-手機版首頁

    手機版

    紙引百科-紙引行情

    紙引行情

    紙引百科-紙引匯采

    紙引匯采

    紙引百科-利紅系統

    利紅系統

 積分商城 商務中心 |
紙引未來網
快速找貨
紙引未來網-利紅系統

紙引行情-小程序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印刷新聞 ? 正文

三大瓶頸決定溫州印刷業未來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30??來源:互聯網??作者:紙引未來
核心提示:
屈指算來,至2007年9月,距溫州市攬取“中國印刷城”這一國字號金名片已有五周年時間。獲得這項殊榮之前,溫州印刷經歷了兩次大的跨越,可以用“十年一個新臺階”來形容這段不平凡的歲月。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溫州地區工業制造業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產業特別是印刷包裝行業的興起,國家鼓勵私人辦廠興企,溫州人率先發展民營經濟。就溫州市區印刷企業而言,在短時間內,由當時只有新華和人民兩家“老字號”而增至數百家,民營印刷企業在溫州實現零的突破。經營模式也開始由全民集體所有制轉向以民營經濟為主體,實現了以興企辦廠“量的擴張”為特征的第一次跨越。

??又過了將近10年,1993年,人民印刷廠引進了一臺二手的海德堡四色機,提高了印刷品質和速度,是溫州地區引進的第一臺國外先進印刷機設備,1996年,南方印務引進了一臺全新的海德堡四色機,對溫州印刷又是一次提升。爾后,溫州許多企業紛紛斥巨資引進設備搞技改,提高了產品質量,繼而擴大了市場占有率。這標志著溫州印刷實現了以引進設備搞技改,提高品質占市場的“質的飛躍”為特征的第二次跨越。進入新世紀以后,溫州印刷業又面臨著第三次跨越。所謂第三次跨越,就是由印刷大市向印刷強市跨越,預計到2010年,根據國家和我省印刷業“十一五”發展規劃要求,由印刷大省向印刷強省的躍升,我市作為浙江省印刷業重中之重,全行業須實現年工業總產值225億元,爭創中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各1個,浙江省名牌產品15個;超億元企業數15家。全行業主要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積極推廣新材料和新工藝運用,使產品向“專、特、精、新”方向發展,形成全國具有行特色優勢的區域性印刷包裝中心。

??這又是一次什么樣的跨越呢?我們要做好什么樣的準備以應對挑戰?讓我們先來看看溫州印刷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對自身有利和不利因素進行分析,再做定論。來自企業、行業和政府的看法,會帶給我們新的思路。
??
??虞秋生(溫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溫州印刷要跨越,就要把優勢和劣勢弄清楚,然后再探討怎么做。要把溫州印刷放在全國大環境中去研究,并和其它地區進行比較。
??
??溫州印刷業優勢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溫州印刷業作為下游企業,上游輕工業比較發達,品種齊全,比如鞋服等很多受到全國認可。印刷業為這些企業服務,上下協作,共同發展。只要上游不衰,下游就會興盛,一榮俱榮;第二、溫州人智商很高,很會做生意。既使較差的設備也能印刷出精美的東西來。這是地域特點養育出溫州人特點,從而決定了溫州印刷的特點;第三、溫州印刷企業這幾年的發展,自已尋找到了自已的發展空間,都有自已的長處,各有自已的市場占有份額,也有幾個大集團,產值都在億元以上;第四、有的企業找到了新的發展道路,搞房地產開發,多元化發展,有的走兼并和聯合發展的新路子,這種民營企業集團化現象,在全國是潮頭。比如,新雅在浙江龍港征大片土地建工業園區,在上海建立了總部,在香港成立了辦事處,也是走出溫州的一種探索和嘗試。

因此,這些有利因素成就了溫州印刷企業,基本上形成了以包裝裝潢印刷為主體而躋身全國三大包裝印刷基地之一,這一整體平臺的形成,溫州市于2002年9月被中國印協授予“中國印刷城”殊榮。2006年,溫州地區2760家印刷企業年總產值已達16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了10%。其中立可達、曙光、新雅、富康、康爾達、東經、金石等10家企業年產值超億元。而增幅最快的有新華、曙光、金石、天虹,銷售收入均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0%。
??
??溫州印刷業總的發展態勢看好,但仍存在一定的劣勢,主要表現兩大方面:第一;企業量過多。目前我市有2700多家印刷企業,對于市區面積只有1.1萬平方公里的中小城市來說,企業數量多,很多企業沒有事做,相互壓價,形成惡性競爭,也容易為假冒商標印刷提供可趁之機;第二、企業印刷技術含量不高。溫州企業印刷設備相比過去進步很大,距世界先進技術還差很遠,高精尖海德堡四色數碼印刷機在溫州還沒有。最關鍵的是溫州印刷企業老板大多出身工農,文化素質急需提升,只有提升了才能承載更大的企業,才能有大家風范,才能有真正的龍頭企業,像鶴山的雅圖仕和深圳的鴻興這樣的產值上10億、員工上萬人的大企業,溫州一個也沒有。這是影響溫州企業做大做強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瓶頸。
??
??此外,我市尚有50%印刷企業規模偏小,產值低,年產值均500萬元左右,而且分散經營;外貿缺口也很大,去年出口額只有2億元,僅以手提袋印刷出口為主;而且溫州印刷企業對先進設備的運用和測試不到位,對數字網絡化缺少深刻的認識,導致產品只能以中低檔為主。
??
??陳平勛(溫州市印刷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以上這些內因的驅動,迫切要求溫州印刷企業再上一個層面,實現以“技術和人才”為主題的第三次跨越。從外因來看,溫州印刷業從地域和商圈上,正處在四面包圍中,限制了溫州印刷經濟向周邊的輻射:南有我國排行第一的以廣東為中心的珠三角印刷經濟區,這里企業規模大,品種齊全,設備先進,管理科學,產品質量也好,這是我市高檔印刷外流的主要原因;北有以北京和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印刷經濟區,攬取了我國出版印刷業的半壁江山;西部有武漢、重慶、昆明形成三角之勢的印刷經濟帶。就昆明而言,2007年將建成一座占地2000畝,總投資20個億的西部最大包裝基地,而且分為書刊、包裝、IT高科技、報業、物流五大產業區,雖然把主要目標定為東南亞和南亞,但對周邊地區業務也會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作為以外向經濟為主的溫州印刷,勢必造成一定的市場競爭;東部有以上海、江蘇、浙江為中心的長三角印刷經濟帶,這其中就包括了“上海國際印刷城”和溫州“中國印刷城”。在這一區域,溫州市雖然地方小,交通不便,但依托本地工業經濟發展給包裝印刷業帶來的商機,同時利用信息廣、營銷方式靈活等優勢四面出擊國內市場,并在上海設立了國際貿易窗口。但溫州印刷向周邊地區擴展艱難,本土競爭又十分激烈,高檔印刷又嚴重外流。這種情況下,溫州印刷企業只有自我超越,突破技術、人才、土地三大瓶頸,實現第三次跨越,溫州印刷業的未來才會無比強大而經久不衰。
??
??土地:“大印刷”距我們有多遠
??
??溫州是個發達的中等城市,人口總量在全省居前三,在浙南屬一級商圈,在全國經濟以活力四射而著稱。但溫州土地資源十分緊張,規模用地更加難。從經濟發展規律來看,區域經濟只有整合形成規模經濟,實行資源、政策、信息、業務、品牌、區位共享,才能控制成本,利潤最優,以“大印刷”形象對外產生有巨大的吸引力。以廣東為例,2003年,中國通過了“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協定”,包括印刷在內的17個產品開始零關稅進入國內。珠三角成為該項政策最大的受惠地區。一是廣東是香港印刷企業大舉內遷的就近的地方;二是廣東經濟發展具有開放性,業務早已輻射香港,有親密的合作關系;三是廣東工業基礎好,技術、設備、管理、區位在全省形成了“大印刷”格局。就拿北京來說,在完善自身優勢的同時,利用2008年奧運會的商機以及出版印刷的區位優勢,加強了同周邊地區聯動效應。就溫州而言,沒有開闊的腹地,規模用地難,對內組建大市場難,周邊輻射也很艱難,面對這一瓶頸,溫州印刷要做大,出路又在哪里?

  江小忠(溫州市印刷行業協會會長、新華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長):“虛擬整合”也是一條路。溫州市區印刷企業都不是很大,小企業引進人才和市場向外拓展都很難。只有走聯合這條路,才有出路。一個地方行業的發展,必須要有幾個大的龍頭企業的帶動,并集中土地建工業園,以整合做大。市區只有新華、南方、北大方等幾家企業起領頭作用,但都不是很大。我市土地資源緊張,走整合這條路很難。因此,在相當一段時期,在市區出現大的印刷企業是不太可能了。外遷山東、長沙等地,因政策所限,也是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走“虛擬整合”的路子。在龍港這個小鎮,印刷企業都不大,但整體效應十分可觀,如新雅、富康、曙光還在外地比如上海設有辦事處或分公司,年產值也達到幾個億。溫州市區的印刷企業,是本地業務占了80%以上,而龍港的企業是倒過來了,承接外省的業務占了其總量的80%以上。因此,地盤整合不了的情況下,就只能避實就虛,在品牌、資源、業務上進行“虛擬整合”。

  陳平勛:好酒不怕巷子深,提升內力以突破地域限制。從區位上來講,溫州是個經濟孤島,土地、交通、原材料不便利,只有民間資本多一點。所以,發展遇到瓶頸。原定征地1500畝在市區建印刷標準廠房的,現在也擱淺了。因此我們只能在品牌整合下,發展企業個性特色。在很早的時候,如新華廠的改制,新雅的工業園模式在北京受到表揚,有個性化發展,才有整體提升,企業只有先練好內功才能求得更大發展。

  孫建舜(溫州市北大方印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政府扶持是企業做大的關鍵。溫州經濟從外部環境來看,交通不便,沒有輻射帶,是個死角。沒有大消費,也不好引進外資。政府要先解決大經濟、大市場問題。過去,溫州靠小商品小市場打天下,要發展就要在辦大市場上做文章。比如在市區選址辦印刷大市場,并五年免費,以外部環境來刺激企業的發展

  技術: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

  溫州印刷業,在這里可以找到傳統的膠印、絲印和票證印刷,也可以找到柔印、數碼印刷、激光印刷等新型門類,而最先進的印前、印刷、印后加工設備在這里也紛紛使用。但是,企業產品質量仍局限于中低檔。大量高檔印刷品嚴重外流。與廣東、上海比較,還存在很大的技術差距。因此,溫州印刷企業在引進技術和設備后,如何掌握設備和改進技術,已成為新的發展瓶頸。

  孫建舜:光有拿來主義,沒有實踐變通是不行的。成都有家印刷企業老總,他在本企業技術改造以后,自已什么都能做:他可以非常認真地研究各項技術和性能,對設備引進后如何使用有很深的研究。我市企業老板都必須攻下這一關。國外的企業,研究如何在四色機上印六色,就是做油墨文章。我市沒有,但廣東的雅圖仕就能做到這一點。在融入世界潮流涌動時,就必須掌握技術,并進行改革。溫州印刷企業量大,但缺乏技術含量。為什么很多客戶印刷都要跑去深圳,就是因為深圳技術的領先性,決定了產品質量的高檔。同樣是使用的海德堡四色機,為什么質量效果不一樣?就因為技術是個變數,看我們好好發揮和把握。

  翁銀巧(香港康爾達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長):設備引進了,相應管理要跟上。就拿CTP來說,由計算機直接制版,減少了因流轉環節污染版面影響印刷質量的問題,能出高清晰度產品,而且印刷速度加快。但是這項技術,溫州印刷企業使用量在全國相對滯后。這是因為引進了這項技術后,相應管理系統和技術流程也要調整,而且版材價格也有上漲,增加企業產品成本和管理成本。這就是好多企業明知可以改進質量,目前就是沒有選擇這項技術的原因。

  董其銀(浙江新雅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技術創新要有長遠規劃,并注重實干。以我公司為例,技術改造之所以收效良好,是因為有計劃分步實施了技術創新。一是成立科學技術協會,在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新項目研究應用、科學技術知識普及、提升企業職工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龍港龍翔制版印刷廠起步,到目前的無區域印刷集團,十四年來,該公司通過強強聯合,不斷壯大實力,加大技改投入,先后進行十次技術改造,使新雅公司得以快速發展;二是成立技術攻關小組,解決印刷疑難問題,從而確保了該公司在精細產品的生產技術上保持領先。三是設立技術創新獎。2005年,公司董事長鄭步良出資8萬元,在公司設立技術創新獎,成立了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評審小組,出臺獎勵制度,鼓勵員工進行創造發明、工藝改進和提合理化建議,激勵員工在生產和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四是公司科協積極動員符合條件的科技人員參加印刷工藝職稱評審。2001年至2004年,新雅公司科協組織推薦56名符合條件的科技人員參加印刷工藝職稱評審,加強了公司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的建設。五是組織公司印刷工藝設計人員參加全縣印刷技能大比武,并取得優異的成績,增強了員工的創新意識。

  王靖來(溫州市印刷協會辦公室主任):“富而思進”仍須重提。溫州印刷利潤很薄,如果進行技改增加成本,又增加了難度,有50%老板是不會去做的。并不是說溫州老板投資技術改造沒有長遠的眼光,而是對利弊的權衡更現實一些。在現狀情況下,每年能穩賺幾十萬元,為什么還要去冒險呢?因此,提升技術的前提,還是要更新企業家經營理念。

  朱呂明(溫州市新華印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印刷工藝師):只有不斷更新設備,配套進行技改,才能徹底服務于產品并占據市場一席之地。在九十年代,印刷行業蓬勃發展,一些企業紛紛引進印刷設備及簡易的印前設備來服務于印刷。改變落后的印刷設備,單色08機代替了01機,由國內四色機代替03二色機,有一定規模企業還引進了國外二手四色機以及四色機。印前制作也在更新,由電腦制作出片代替了手工拷、曬落后工藝,還引進了網屏出片機,去改變印刷產品質量與加快交貨期。當時,由于技術人員的稀少,民營印刷屬于起步階段,剛引進設備未能熟練掌握,在企業的一些操作人員對全面的印刷程序、設備操作、設備保養、色彩認識及印刷基礎,還有一定距離。如印前制作跟不上現代設備印刷工藝要求,原來是單色機印刷制作的工藝,現在四色機印刷工藝要求不同,制作員工缺乏經驗,故此,達不到速度與質量的目的,許多印刷品業務仍然流往深圳印刷市場。

  現代化印刷設備引進,要印刷高水平產品,必須有高水平印前制作與技術人才,還要適合印刷設備的紙張、油墨、橡皮、PS版等材料。低廉粗糙的材料保證不了產品的質量還容易出事故。以巨資引進設備不只是提高企業的知名度,而提高產品質量,以質量取勝,打出自己品牌,占據市場,一旦客商認可你的品牌,人家花重金也拿不走產品。

  人才:老總心中永遠的痛

  說起印刷技術人才,老總們總是搖頭概嘆:引進人才真難啊。那么到底難在何處,敢為天下先的溫州企業家們,就能一個難字了得?據統計,溫州印刷企業高級技術人才不多,僅占企業職工的8%。人才缺口很大,內部培訓只能解決平版技術工人等,高精尖人才還是要通過從外引進或與院校合作。

  孫建舜:引進需要激勵措施。好的技術人才到溫州,人才的待遇遇到難題。在深圳工作了10年的員工,到溫州完全可以做頂尖技術人才。所以才源是有的。只是引進來了,月薪遠遠高出溫州企業的標準,最難解決的是房子和妻子工作問題。因為技術人才不僅要工作,還要融入溫州市民生活。市里計劃建民工樓,如果也建幾棟給技術人才住,就更便于企業人才引進了。

  陳平勛:注重內部人才培訓和行業自律也是出路。企業老總非常重視人才,也希望通過培訓來提升員工技術水平,這樣可以達到雙贏。但有的員工培訓了就走了,所以還是培訓自已兒女和親戚最保險。針對這一顧慮,今年我和江會長與市里有四色機的企業搞了個行業自律,組織約50名高級技術人才簽約:凡跳到另一家印刷企業工作的,該廠不得錄用,讓人才專注于一家廠工作。至于如何培訓的問題,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四色機長已多次參加了在杭州開辦的培訓班了,還準備與專業院校合作,進行人才委托定向代培。與溫州高校聯合創建了“溫州印刷技術中心”,并幫助溫州兩所院校開辦了“印刷包裝技術專業班”。企業自已培訓的人才更適合于企業的發展。從外引進人才工資高都是其次,只有適合企業的,才是有用的。

?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