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把手柄想象成鉗子或鑷子,按下扳機抓取人體肌肉或骨架的任意部位觀察,按一下手中的小圓鈕就能還原……”1月13日上午,《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2017北京圖書訂貨會人民衛生出版社展臺看到,一位工作人員正指導戴著虛擬現實(VR)頭盔的讀者體驗《人衛3D系統解剖學》(見圖①),大屏幕同步顯示操作的進展,這樣的畫面吸引了不少讀者圍觀、拍照。
不僅是VR,增強現實(AR)技術、人工智能(AI)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在本屆訂貨會上也得到普及和推廣。
VR、AR得到廣泛應用普及
VR與出版的結合在一年前的2016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就已嶄露頭角。而在今年訂貨會上,我們看到了多家出版社將VR深入運用于教學、培訓領域,對接了讀者的剛性需求。石油工業出版社展臺也設立了VR體驗區。這里展示的石油職業培訓模擬仿真系統采用VR、3D動畫、數據庫等先進技術,真實地模擬了采油井場、計量間、抽油機等工作環境和關鍵設備,并創建了一個可步入式的虛擬環境空間,形成了一個虛擬“仿真工作室”。操作者如同進入工程操作現場的真實環境,身臨其境般的體驗解決了職業培訓中所涉及的危險環境現場和現實交互操作問題。
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和多納小趣一起學拼音》、河南大學出版社的《AR魔幻涂書》、故宮出版社的《故宮月歷·2017·宮廷佳致》……AR技術應用在出版社得到更廣泛的普及。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與蘇州夢想人軟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訂貨會上共同推出的《小學科學活起來》,獲得了科學界專家點贊。原中國科技館館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科普獎”獲得者李象益評價說:“AR技術在未來教育變革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的高度融合可以開發孩子大腦,推動青少年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升。”
智能定制服務貫穿多個環節
2016年是人工智能誕生60周年,不僅遼寧人民出版社《中國機器人》等相關主題圖書亮相今年的訂貨會,智能機器人也在13日上午走進訂貨會,成為一大亮點。“新年好,大家好,我愛你們,我是YOBY!”一款白色機器人一邊向來賓打招呼一邊優雅地走過T形臺,輕盈地旋轉一圈,這讓臺下幾十位來自全國實體書店的代表忍俊不禁。
YOBY是智點創科(北京)機器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北京游爾機器人科技股份公司共同開發的實體書店專屬機器人。項目內容策劃三石在發布會上提出,實體書店在經歷了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傳播手段、空間再造等方面的第一次書店革命后,即將迎來第二次革命——書店的科技革命。“我們將實施書店定制化服務,希望能真正與各實體書店的智慧書城系統進行無縫連接,提升讀者的消費體驗,提高書店的智能化水平。”三石說。
依托先進技術,變得更加智能化的不僅僅是實體書店,還包括數字閱讀與在線教育。在訂貨會組委會今年評選出的“十佳新技術應用”中,人教數字出版有限公司推出的英語學習移動應用“人教口語”獲獎,它運用了移動互聯、智能語音評測及大數據分析等核心技術,具備教材立體化、智能語音評測、虛擬場景學習、人機對話等特色。
同樣獲獎的還有中國農業出版社打造的農業專業知識服務平臺“智匯三農”,它依托資訊抓取、數據挖掘技術,以權威的農業專業知識體系作為支撐,為農業科研人員、農業專業機構提供專業權威的在線知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