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曾說,從最實用的角度來說,閱讀好書可以讓我們長成對自己對他人而言都更有趣的人。“只有通過變成一個對自己對他人而言都更有趣的人,一個人才能真正發展出獨立和獨特的自我。”布魯姆的這番觀點道出了閱讀于我們而言的一個最根本用途,就是為我們自己做好改變的準備。“我們閱讀,往往是在追求一顆比我們自己的心靈更原創的心靈,盡管我們未必自知。”
探求閱讀的初心,我們到底為什么讀書?作家培根如是作答:“讀書不是為了發難或反駁,也不是為了相信和視為理所當然,也不是為了找話說和交談,而是為了掂量和考慮。”所謂閱讀的初心,就是幫助我們在這短暫的一生中盡可能地形成自己,力爭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不斷地改變自己,無窮盡地拓展自己,最終形成一個堅定且又豐富敞開的自己。
于是我們或為消磨時間而讀,或帶著明顯的迫切性而讀,但最終會爭分奪秒地讀。因為我們深知人生之短,詩書之長,能在熟讀、細讀與讀遍之間取得平衡,已經是個不小的奇跡。正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生有限,精力有限,書卻太多,哪些值得讀,哪些需要放棄,閱讀同樣需要“斷舍離”。
判斷一本書的價值,最安全的方法或許是相信時間的判斷。但在選擇變得越來越多的當下,等待時間的檢驗是不夠的。于是我們站在時代的洪流之中,精心推薦這份《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年度好書20本,為讀者提供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閱讀坐標”。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年度好書的推薦活動,參考每月優秀暢銷書排行榜,以及在全社會產生廣泛影響的圖書,通過讀者投票、終評等環節產生,在40部入圍圖書中,最終產生20部年度好書。
“比起功用,我們更強調人文價值;比起工具,我們更偏向思想;比起名氣,我們更在乎內容;比起銷量,我們更以品質為重。”這是我們這份書單所堅守的原則。我們期待,愛閱讀的你,能從中找到給我們的生命以無限的擴展空間、調動我們的生活體驗去閱讀的作品,從中探尋到閱讀的初心,找到什么才是貼近你又可被你用來掂量和考慮,且擊中你心坎的東西。那時,我們會發現,人并不僅僅是被改變的,還是可以重新發明的。這種閱讀的樂趣,不僅能幫助我們找尋初心和希望,更能幫助我們奮力抵達未來的某處,讓我們在閱讀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