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書房是今年字里行間書店品牌升級的一大動作,張德芬空間是繼劉心武書屋、芒克書屋、周國平書屋、崔曼莉書屋揭牌后的第五個名家書房。正如字里行間書店總經理陳紹敏所說,推動名家書房項目是希望書店與作家通過深入合作,共同為讀者打造心靈陪伴的空間,給讀者在實體書店帶來更豐富的體驗和感受。
吸引讀者回歸實體書店
記者日前來到字里行間書店北京太陽宮店,實地探訪了2016年12月4日在這里揭牌的崔曼莉書屋。來到太陽宮凱德mall二層,記者遠遠就看到字里行間書店的標志以及“崔曼莉書屋”招牌。書店門口,崔曼莉的代表作《浮沉》被重點展示。
陳紹敏告訴記者,名家書房不僅是讓作家冠名,而且是讓作家實質性地參與到書店中,搭建起作家和讀者之間交流的通道。根據字里行間書店與作家的協議,作家會經常性地在店內舉辦活動,頻率大概在平均每個月1次。
陳紹敏談推動作家書屋的初衷時表示,作家有很豐富的人生閱歷,字里行間書店會邀請作家定期推薦一些喜歡的作品給讀者,對讀者閱讀起到引導作用。“希望更多的讀者通過在書店與作家進行面對面溝通,加深對作品的閱讀體驗和理解。”陳紹敏說。
作家駐店計劃亦受歡迎
無獨有偶,單向空間從2014年8月起實踐了藝術家、作家駐店計劃。2015年以來,作家阿乙、梁鴻、張悅然曾先后參與作家駐店計劃。單向空間創始人之一張帆介紹,實踐駐店計劃,本質上是為了促進藝術家、作家和讀者更密切地接觸。
據介紹,“駐店計劃”誕生于20世紀初,如今在紐約公立圖書館、《巴黎評論》、加州大學等文化機構均設有駐校(店)項目,成為作家、社會公眾一種獨特的介入文化的創作和生活方式。
與單獨舉辦一場沙龍相比,駐店計劃能夠讓作家、藝術家與讀者更深入地溝通和交流,書店和作家、藝術家也能更深入地合作。例如,作家阿乙在2015年3月17日至23日的6天里,進行了駐店寫作、讀者來訪、主題沙龍等活動。當時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阿乙表達了駐店的感受:“作家不可能總在家里接待讀者,讀者和作者在書店碰面、會師,這種模式很好,所及話題更輕松、隨心所欲,對讀者和作家都是一種滋養。”
深入挖掘作家資源
名家名人推薦的閱讀精品、值得收藏的字里行間特供版書籍、隨心送友的精美禮盒……在字里行間的名家書房,作家的引領作用正逐漸被展示出來。陳紹敏表示,因為作家的加入,對書店的運營產生了積極作用。其中,尤其以作家本人參與較多的劉心武書屋為代表。“我們會把增長出來的收益,適當地給予作家一些回報。”陳紹敏說。
對于一些作家資源有限的基層書店來說,除了偶爾邀請作家舉辦沙龍、簽售外,怎樣搭建起與作家合作的橋梁呢?陳紹敏建議,基層的實體書店可以通過解決技術問題,與品牌書店合作,在自己的書店直播或回放作家的沙龍,以拉近讀者與作家、書店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