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銷
政策扶持
2016年與實體書店相關的各項扶持政策層出不窮,引起了業界高度關注和極大反響。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提出的48字箴言,強化了新華書店作為傳播知識、傳承文化、引領閱讀,作為黨的宣傳文化重要陣地的地位;11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從根本上對實體書店轉型發展,提供了發展思路與實質支持;“供給側改革”的提出,或將成為重新定義發行渠道的一劑良藥,給處于轉型升級階段的新華書店提供了理論基礎與智力支持。在各項政策導向的引領下,發行業也正結合自身實際,對政策提出的思路、想法進行具體落實,以切實利用政策指導與影響,進一步推進各項工作的進程。
“大中小特”發行體系
2016年,隨著發行集團主導的大書城改造升級工作基本完成,新華系中小門店的改造步伐逐步加快。新華書店立足傳統優勢,向城市文化空間和平臺的新定位靠攏,通過進行主題化、特色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級,滿足讀者體驗式、情景式文化消費需求。不少發行集團積極推進網點建設、調整網點結構,以“小型門店注重專業化,中型門店打造以書為主題的文化消費體驗場所,大型門店構建以圖書為主營業態的多業態文化消費綜合體”,打造了以大書城、中心門店、專業書店、特色書店、小微書店有序分布的、“大中小特”相結合的發行體系。
伴隨2016年“十三五”開局以及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步伐的全面推進,人力資源成為不少書店新發展、新探索、新拓進的最大短板,成為最欠缺的資源。傳統實體書店的經營模式與人才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適應目前行業、市場、技術的變革與發展,信息化技術人才,具備互聯網思維的管理人才,多元業務開拓、運營、推廣人才,全媒體營銷人才以及能夠洞悉書業發展趨勢的職業經理人少之又少。實體書店如何找到人才、選擇人才、培養人才并能留住人才,成為行業面臨的重大課題。
智慧教育
隨著2014年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推進,國家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教育裝備市場迎來了升級換代,“蛋糕”越做越大。從傳統的音體美設備、實驗器材、辦公設備,到電子書包、數字圖書館平臺、公共電子閱覽室,再到智能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從一直觀望,到初嘗甜頭,再到全身心投入其中;從部門兼營,到成立專門部門運營,再到借助外力聯合競標,在“大裝備”理念的引領下,2016年發行集團教裝業務取得了飛速發展,加速從“幕后”走向“臺前”。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未來教裝發展趨勢下,發行集團正在通過自身努力,致力于成為教裝市場的優質產品和可靠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同時不斷發力在線教育市場。
文化消費
實體書店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多元經營在吸引客流、拉動銷售甚至反哺主業上的作用,已意識到“文化+圖書+特色經營”在升級上的重要作用,正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推動書店“文化+”的升級拓展。各地實體書店正在結合實際,尋找適合本地市場并能與圖書相適應、相契合的業態與產品,讓店內的整體形態能夠真正動銷起來,帶動店面整體經濟效益增長。
專業出版
線下活動“三化”并舉
對于出版企業而言,舉辦發布會、研討會已屬營銷宣傳的普遍之舉。但除了這類面向媒體的活動之外,近年來,許多出版企業開始針對讀者和用戶,展開固定的、長期的線下文化活動,甚至還專門成立部門進行重點部署,深化自身的品牌形象。除“常態化”這一特點外,“商業化”的文化活動亦開始涌現,但大多數的出版企業尚不敢輕易嘗試付費活動。而出版企業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區分出自己的讀者、用戶,哪些是忠誠的、真正喜歡自己的。此外,面對直播產業的興起,其被各路資本寄予諸多期望,多家上市公司紛紛布局。與此同時,一些出版企業更開始對自己的線下活動進行“直播”,擴大活動影響。在這一背景下,業界不僅要思考在增強出版質量方面的“內在修為”,也要在對外推廣、讀者互動等方面,從方式、途徑、技術手段等方面進行創新,尋求突破。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出版企業主動尋求眾多的非業內合作伙伴,發揮不同類別品牌的協同效應,“跨界合作”“異業結盟”成為一股趨勢。近兩年,又新涌現了另一趨勢——一些具有獨特資源和前沿意識的業外企業開始主動跨界閱讀、進軍出版,這些“意料之外”的合作,給出版企業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想象空間,同時其操作、模式等方面的優點也值得業內同仁借鑒。
微電影表達創意
國內的微電影產業在經歷了2010年的誕生期、2011年的探索期、2012年的發展期、2013年的爆發式增長期、2014年至今的理性發展期后,不少從業者開始由草根原創轉變為品牌制作。微電影已經成為運用互聯網思維,將創意、內容、渠道、平臺、技術、運營和管理整合重構的一個開放、共享、全新的媒體生態系統。據統計,2015年中國微電影產業總產值達700億元,作品年產量達2萬部,預計未來3年內總產值有望超過1000億元。近兩年,在出版傳媒領域,許多同道也開始通過不同方式介入微電影產業,有的甚至還初步形成了品牌化、產業化、規模化的趨勢,值得關注。
教育出版
傳統文化教育升溫教材出版競秀
2016年10月初,教育部考試中心下發《關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提出“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這讓傳統文化教育的話題迅速升溫發酵。早在此前,部分學校就已經將傳統文化教育作為校本課程進行開設,這直接推動了傳統文化教材的出版熱潮。教育部“十二五”傳統文化課題組在今年重新編寫了《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目前25省每省20冊總計500冊教材已經全部研發完畢,并在廣東、廣西、甘肅、河北、浙江等地投入使用。語文出版社組織編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內蒙版),今年也已通過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審核,小學高段、初中和高中各一冊用書在秋季投入使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中華書局也正在進行相關教材的研發。
學前教育市場“一觸即發”
在“二孩”政策開放、教育消費升級、國家對學前教育經費傾斜等利好政策的帶動下,未來幾年,學前教育市場整體規模將至少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0~6歲學前教育市場整體規模將達到萬億級,有著內容優勢的出版業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商機。此外,隨著出版全產業鏈的拓展,切入幼教行業早已是發展大勢。長江少年兒童出版集團旗下武漢愛立方兒童教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海豚傳媒在學前教育數字化課程、幼教裝備、幼教培訓的業務延伸上已經初見規模。海燕出版社、安徽時代少兒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出版機構也紛紛加快步伐,意欲搶灘學前教育市場。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出版機構除了在書展上露面,更有可能會頻繁現身各大教育裝備展、嬰幼用品展。
大眾出版
有聲閱讀成出版掘金新領域
移動音頻市場自2009年形成以來,快速發展并逐漸走向成熟,目前國內移動音頻總用戶規模已達8.6億。中國出版集團數字出版傳媒機構制作的“去聽”作為傳統出版商涉足該領域的代表,致力于打造成為有聲書集聚與發布的平臺,引領有聲書收費下載市場的形成,并且規范有聲書下載收費市場。一些少兒出版社在有聲讀物的開發方面走在傳統出版商前列,諸如少年兒童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機構都與相關聽書平臺有合作。值得注意的是,紙質出版與有聲改編在著作權里屬于不同方向的權利,出版社出版了紙質書,不等同于就有其他的周邊權利。對于很多缺乏相關經驗和實力的出版社來說,將手中掌握的版權資源進行梳理,授權給專業的內容服務商制作是更好的方式。在每年新書品種數量巨大的今天,開發有聲讀物可以幫助出版社拓展宣傳渠道。實際上,出版社未必需要通過有聲讀物掙錢,而是通過有聲讀物去打造影響力,在其他領域賺錢。
“VR、AR技術+”出版潛力大
“VR、AR技術+圖書”是將虛擬現實技術與傳統的讀物相結合,是一種接觸式的“閱讀”體驗,將“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有機結合起來。未來,“VR、AR技術+圖書”可能像如今游戲和影視領域的爭奪戰。盡管目前硬件方面存在不少瓶頸,如VR場景容量大、VR眼鏡舒適度差等,但抓住機遇拔得頭籌,是“VR+圖書”涉足者們最該思考和著手布局的問題之一。對“VR+圖書”的發展前景和現實回報,有業者指出目前“尚未進入全面產業化時代”、“回報還很遙遠”,但顯然已經過了一味觀望的關口。“AR+圖書”內容往移動終端前移的主要目標是:手機、平板和電視,時間上智能電視會靠后些,現在多數出版社已經和業外技術公司合作,提供內容。整體看,AR圖書產品雖然也是軟硬結合,但是出版社本質上還是內容提供者。
網絡小說IP熱
隨著網絡文學影視改編模式的成功,網絡文學IP地位飆升成為熱門。截至2016年7月,由網絡文學改編的電視劇已有96部、網絡劇有136部、電影為42部。而影視作品的爆紅,也勢必給作家帶來更多的版稅收入及版權收入。除常見的影視劇、游戲改編之外,一些平臺還發展粉絲經濟,通過打賞等方式進行變現。這也是一種判斷標準,運營商可以加入網絡小說的粉絲群,觀察粉絲定位,甚至可以調查粉絲口味,再進行IP選擇及開發。而所選題材是否能有影視據改編潛力也成為出版人考量是否包裝作者推出作品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越來越多的作者,開始嘗試主動接觸影視公司和游戲公司,去創作這些公司的IP訂制作品,或者針對這些公司擅長的題材方向,調整自己的創作思路。
傳媒
報刊媒體融合創新取得階段性成果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于2015年底開展了2014 ~ 2015年度報刊媒體融合創新案例征集及優秀案例推薦活動。于2016年7月形成了“全國報刊媒體融合創新案例30佳”名單,并于8月在京舉行全國報刊媒體融合創新案例路演。
此次案例推薦活動中,人民日報社的人民日報客戶端、《三聯生活周刊》雜志社的“松果生活”、《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的“打造中國專業地理多元化經營體系”、《黨建》雜志社的“黨建+”等單位的媒體融合創新案例進入推薦名單。“全國報刊媒體融合創新案例30佳”呈現了報紙、期刊為代表的傳統媒體行業轉型發展的階段性成果,對后期融合發展有重要啟示作用。
中國網絡直播元年
2016年被譽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網絡直播從一個個冰冷的手機應用,變為充斥在年輕人休閑時光的熱門話題;2016年,主播們從逼仄狹小的直播間走上大雅之堂,成為每場發布會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被昵稱為“網紅直播團”;2016年,資本市場對網絡直播的態度風起云涌,從最初的懷疑觀望,到現在的執著狂熱。相關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0月,網絡直播行業除孕育出歡聚時代、9158兩家上市公司外,斗魚和映客也已躋身獨角獸行列,在方正證券的預測中,2020年網絡直播市場規模將達到600億。網絡直播火熱的同時行業監管力度加大,2016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文,要求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機構持證上崗,這一規定被稱為“史上最嚴直播監管令”。
短視頻內容創業迎來大爆發
隨著現象級網紅papi醬的崛起,2016年,短視頻領域迎來了自己最好的時代,包括二更、一條、何仙姑夫等PGC內容團隊都在資本寒冬拿到了可觀的融資和估值。許多投資者堅信,下一個新媒體“獨角獸”公司將誕生在這個領域。2016年初開始,許多傳統媒體人跳槽進入視頻領域,從4月開始,幾乎每個月都有知名媒體人離職加入視頻創業,他們都看到了短視頻的浪潮。今日頭條推出短視頻創作者10億元扶持計劃,微博和秒拍宣稱將拿出1億美元扶持短視頻,互聯網巨頭在視頻領域的爭奪愈演愈烈。同時,視頻內容更加多元化,各種垂直領域的創意類視頻正在吸引更多的粉絲與用戶,這些更為多元的視頻內容領域,讓人人都有上榜成為網紅的可能。
世界出版
出版社收購游戲公司
阿歇特出版集團2016年6月收購了移動游戲開發公司Neon Play,12月又收購移動游戲公司Brainbow,率先布局APP市場,成為“改變游戲規則的先行者”。這也是繼4月聯手《唐頓莊園》作者朱莉安·菲羅斯推出歷史劇連載APP“Belgravia”及5月與兩家游戲開發商合作,推出APP“足球新星自傳”(New Star Soccer G-Story)后的全新嘗試。阿歇特希望借在游戲開發領域獲得過20項國際大獎的Neon Play的幫助,平穩進行數字轉型。阿歇特意識到,如今消費者的需求已轉向有交互性的內容,因此出版社需要與消費者建立直接的對話和聯系,與作者和經紀人探討適合開發移動游戲的圖書內容,使移動游戲與圖書出版實現互補,應對未來數字出版大發展。
書店加強類別管理 重出版社關系維護
英國圖書連鎖店瓦特斯通10月任命馬修·亨尼斯擔任圖書類別管理經理,并提拔小說采購員克里斯·懷特負責出版商聯絡及小說業務,希望打造智能化、對圖書進行類別管理、根據消費者需求選書的書店。亨尼斯在擔任經理后,對皮卡迪利、哈查茲和圣潘克拉斯分店的圖書分類重新調整,并對瓦特斯通大城市分店的圖書分類有了全面設想。在網購盛行、多數實體書店財務狀況亮起紅燈的局面下,瓦特斯通以小幅營收增長和步步扎實穩妥的妙招示范實體書店:在網店沖擊面前,實體書店只有保持自有特性,注重維護與所在地區讀者的關系,提供店員專業推薦等服務,就有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