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后即扔”目前還是農民對待農藥廢棄包裝物的普遍做法。近年來,部分廠商推出小包裝農藥產品,更是加劇了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難度。被廢棄的農藥包裝物,大都是不可降解材料,隨意丟棄在田間地頭,極易破壞環境,農藥包裝廢棄物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農業生態污染源;一些仍有農藥殘留的包裝瓶、塑料袋等,由于其自身殘存的農藥濃度較高,不僅給土壤、水體造成二次污染,還給人、畜帶來危害。
但是就在近段時間,金華有很多農民一大早就出門,到田間地頭翻找著,看到廢棄的農藥包裝物便兩眼發亮,撿起來塞進塑料袋里。
蘭溪也剛出臺了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辦法,由農藥經營單位按照“誰銷售、誰回收”的原則,負責把本店銷售的農藥瓶、袋折價收回,農藥瓶每只0.3元,農藥袋每只0.1元。消息一出,蘭溪農村的田間地頭掀起了“尋寶熱”。
如今,在蘭溪各鄉鎮的120余家農藥經營單位,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和集中處置已全面鋪開。農林部門數據顯示,蘭溪全市平均每年使用農藥量約500噸,產生農藥廢棄包裝物約500萬個。
這些包裝物很大一部分被隨意棄擲在田間地頭,殘留的農藥滲入土壤、融入溪水,污染著農村生態環境。
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與處置從根上消除面源污染,讓農民增加收入,是建設美麗農田、推進農業水環境治理的創新嘗試。很多農民走到田間地頭、溝渠河邊撿拾這類廢棄物,有的甚至拿著鋤頭把多年來深藏泥底的農藥瓶都挖出來,數量多的一次可以賣幾百元。短短一個多月,附近六七個村子村民撿來的廢棄包裝物就把一農藥經營單位的門口堆滿了,該經營部已支付回收款7萬多元。
近年來,“五水共治”、美麗田園建設等工作深入推進,農村環境越來越好,不易分解而且有農藥殘留的農藥瓶、農藥袋成為更加扎眼的污染物。該區回收工作啟動才一個多月,由于政府和群眾形成合力,效果立竿見影,農民把收集的廢棄物賣到附近的回收點,全區回收數量已達到40多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