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前三個季度,我國GDP當季度同比增速均保持在6.7%,“L型”底部初見。展望2017年,經濟內生動力的培育與“十三五”規劃所內含的政策目標之間的互動,將繼續勾勒經濟在“L型”底部區域運行的形態:從前者來看,經濟仍存在下行壓力;從后者來看,6.5%應是政府必守的經濟增長“鐵底”。由此,在宏觀政策隨時準備“托底”的護衛下,經濟增速離“L型”底部應該僅一步之遙。
通脹會溫和上漲
1.PPI:全年轉正,高開低走。
2016年以來,在低基數和商品價格上漲的共同影響下,PPI同比持續改善,并在2016年9月實現由負轉正。歷史數據顯示,我國PPI與大宗商品(CRB)現貨指數同比走勢非常一致,且PPI變動滯后于CRB指數約3個月。
我們發現,當前CRB指數走勢與上世紀70年代十分相似。事實上,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與上世紀70年代有諸多相似之處,包括世界經濟增速趨緩、全球流動性充裕、新興經濟體增速換擋和新興經濟體產能過剩。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如果缺乏有力的需求支撐,PPI可能如同上世紀70年代末一樣,在階段性改善后再次下跌。
隨著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提出5500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計劃,市場開始憧憬這可能刺激大宗商品價格。我們的研究發現,特朗普的基建計劃要在未來四年或更長時間分批完成,同時考慮美國基礎設施建設征地的種種困難,估計短期內對商品需求的實際刺激有限。此外,特朗普提出美國自身應增加能源供給,這恰恰有可能打壓油價和其他商品價格。
此外,由于工業品的可貿易程度較高,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PPI有較強影響。前一期名義有效匯率變動對當期PPI有顯著的負向影響。當前一期人民幣升值1%時,當期PPI變動-0.07%。
在2016年6月以前,人民幣有效匯率與美元指數基本呈同向變化。然而,自2016年6月起,二者走勢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美元指數波動上行,而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逐漸下降。如果2017年人民幣匯率彈性繼續增強,將對PPI形成一定的支撐。
總體上看,2017年PPI同比可能出現階段性改善。由于2016年一季度PPI基數較低,2017年一季度PPI同比可能在低基數的影響下繼續反彈,隨后逐步回落。
2.CPI:總體平穩,溫和震蕩。
展望2017年,CPI同比溫和可控。
CPI走勢受到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的共同影響。2002年至今,每年的CPI同比與翹尾因素的變動方向均完全一致。可見,年度CPI走勢很大程度上由翹尾因素決定。
根據已公布的2016年前10個月CPI環比數據,2017年CPI翹尾因素大約為0.81%,較2016年的0.65%高出0.16個百分點。在翹尾因素變動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新漲價因素的重要性就會凸顯。
首先,2017年食品CPI新漲價因素或回落。
歷史數據顯示,食品CPI新漲價因素主要受豬價與菜價的影響。2016年豬肉與蔬菜價格上漲背后有共同的推手:快速上漲的人工成本。而農村居民收入增速與GDP增速走勢基本一致。隨著GDP增速放緩,人工成本的漲幅也將逐漸回落。由此來看,導致豬肉與蔬菜價格快速攀升的原動力將逐步弱化。剔除異常年份后,我們估算,2017年豬價和菜價的新漲價因素大約分別為-5.2%和5.4%。因此,2017年食品新漲價因素可能在1.9%左右,低于2016年的2.6%。
其次,2017年非食品CPI新漲價因素可能略低于2016年。
非食品新漲價因素主要受房租與交通燃料價格影響。
油價方面,一方面受凍產和需求改善的影響,2017年油價有望繼續反彈;但另外一方面,EIA數據顯示,目前原油和石油制品庫存雖然有所下降,但仍處于歷史高位,加之頁巖油的競爭壓力,導致油價反彈的空間相對有限。因此,交通燃料價格的新漲價因素可能與2016年持平,在3.3%左右,對應2017年布倫特油價平均約為50美元/桶。
房租價格的變動與住宅價格走勢密切相關。2016年“十一”前后,我國多個城市出臺了嚴格的樓市調控政策。隨著樓市政策的收緊,2017年房價上漲動力不足,因此租金價格不會面臨較強的上漲壓力。我們推測2017年房租新漲價因素可能略低于2016年的1.9%,在1.6%左右。
因此,2017年非食品CPI新漲價因素可能在0.8%左右,低于2016年的0.9%。
從季度數據看,2017年CPI可能呈現震蕩走勢。由于2017年1月翹尾因素較高,再加上春節錯位以及潛在的“拉尼娜”氣候的影響,屆時可能出現2017年的月度CPI高點;隨著春節效應和“拉尼娜”影響減弱,隨后幾個月CPI或回落;到了年中,由于翹尾因素走高,CPI可能出現反彈,而到第四季度,CPI或又隨著翹尾因素走低而再次回落。
固定資產投資:階梯下行
截至2016年9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長8.2%,較2015年末下降1.8個百分點。投資增速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遼寧數據擠水分。假設2016年遼寧投資增速持平于2015年的-27.8%,即遼寧沒有擠水分,則從2015年第三季度開始,投資增速就已在10%附近走平。
回顧歷史,自2010年以來,投資增速也曾多次出現過短暫企穩,但最終都未能真正穩住:2010~2011年,投資增速在25%左右走平;2012~2013年,投資增速在20%左右再度走平。兩次“企穩”都位于整數關口,持續時間分別為15個月和18個月,但都于年初開始破位下行。
2010年以來,投資下行的大趨勢是由制造業投資的持續放緩引起的,而其多次短暫企穩則要歸功于房地產和基建的“交替”發力。2010年、2013年、2016年的房地產上行周期分別對應固定資產投資的三次“企穩”,而在其他期間,都是基建投資發力,對投資起到托底作用。
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是繼續站在2016年的平臺上,還是再度平滑邁向下一個平臺?我們需要依次對制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的走勢進行研判。
1.制造業投資:下行趨勢難逆轉。
2016年前9個月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長3.1%,低于2015年底的8.1%,自2012年以來連續第5年出現放緩。在目前淘汰舊產能的過程中,企業很難新增投資,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更容易出現放緩。
2.房地產投資:供地增多溫和放緩。
隨著國慶前后房地產調控的密集出臺,未來房地產投資大概率會放緩。因此,需要關注的重點就是放緩速度會有多快。
當前,政府在擴大供地方面應該有更為強烈的意愿。如果政府加大土地供應力度成為現實,在房地產開發商對諸多城市地產依然強烈看好的情況下,可能會對房地產的新開工起到積極作用,并使房地產投資下滑的速度變得相對平緩。
3.基建投資:寄望PPP和PSL。
2016年1~9月,基建投資增速基本維持在20%左右的高位,固定資產投資一半以上的增量由基建貢獻,而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下基建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率也只有35%,這是因為當時基建投資的增長有效帶動了非基建投資的增長。
我們根據包含GDP增速(不變價)、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出口增速、進口增速、PPI和CPI的模型測算,假定2017年的經濟增長不低于6.5%,那么,固定資產投資至少應維持6.5%左右的增速。同時,預計2017年制造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均在1.0%左右,由此,基建投資增速需達17.4%。
上述基建投資目標能否實現,從根本上說,要取決于資金來源狀況。
服務業再次爆發可能性低
目前第二產業(含建筑業)占比僅為四成左右,第三產業占比已超過五成。第三產業的主要構成行業為批發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和公共服務業等。展望2017年,服務業在擔當穩增長重任上面也面臨挑戰。
第一,金融業。牛市不再,增速難以持續走高。2015年時股市繁榮曾拉動金融業增速大幅走高,緩解了GDP下行壓力。從當前時點看,股市相對債市的估值溢價基本處于過去五年均值水平。隨著PPI反彈,2017年企業盈利狀況或趨于改善,這有助于股市走強。不過,考慮到目前嚴控杠桿和政策當局期待“慢牛”,如果估值快速提升的動力不足,那么,股指2017年年內的上漲幅度就不會很大,從而金融業GDP增速就難以持續走高。
第二,房地產。受房地產調控影響,2017年商品房銷售增速將回落,這意味著第三產業中的房地產業增速將放緩。
第三,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2017年消費品零售增速或放緩,這意味著與之相關的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增速將回落。
第四,其他服務業。受政府債務遭遇瓶頸、房地產調控沖擊土地收入等影響,2017年廣義政府性支出增速或放緩,這意味著其他服務業(主要是政府服務)增速可能下降。
政策展望
在貨幣政策方面,預計2017年貨幣政策基調仍然穩健。對總量來說,M2和社會融資存量增速目標仍與2016年的13%一致。對于基準利率來說,觀察歷史上央行的操作可以發現,大部分降息都集中在經濟下行壓力最大的時期,而在經濟下行周期末期,就幾乎不降息或最多1次。同時考慮到2017年CPI將持續高于1.5%的一年期定存基準利率,存貸款基準利率應該不會做出調整。對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來說,為保持基建投資穩定,2017年PSL操作規模或有較大增加,這同時將向市場投放大量流動性,從流動性量的平補角度,降準的必要性將由此有所減弱。對于匯率來說,由于目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仍高估,因此2017年匯率彈性或繼續增強。
在財政政策方面,為應對經濟潛在的下行壓力,基建投資仍需保持一定增速。但隨著基建投資盤子的擴大,維持一定增速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為此,2017年PSL、PPP等工具或得到更加廣泛運用。
在財稅改革方面,2017年將繼續深化稅制改革,比如加快個稅改革,從以個人為納稅單位轉向以家庭為納稅單位,通過增加專項扣除進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稅負。2017年還將繼續推進央地政府間財政關系的改革,比如,進一步完善中央地方的轉移支付制度,將“中央不兜底地方債務”落到實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