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治理市場近三年將達1800億元
各地政策、方案頻繁出臺,監測市場與治理市場體量有望平分秋色,第三方服務將成發展趨勢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近日公布了《有機廢氣治理行業2015年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根據協會統計,近一年來,國內15個省(直轄市)出臺了VOCs(揮發性有機物)收費細則,大約40個城市頒布實施了治理、整治方案。
“各地VOCs治理政策、標準、方案的出臺實施,將催生巨大的VOCs治理、監測(檢測)和第三方服務市場。初步預計,近3年僅VOCs治理市場將達1800億元。”專家表示。
政策組合拳開辟治理新市場
收費辦法、整治方案和嚴格執法促進VOCs治理
“《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試點辦法》頒布實施一年來,對VOCs的污染防治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有機廢氣凈化委員會秘書長郝鄭平表示,各省(直轄市)也紛紛制定VOCs排污收費實施細則,截至今年9月底,已經有15個省(直轄市)發布了VOCs排污收費實施細則。
郝鄭平認為,在收費制度的重壓之下,之前還在觀望的企業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已經開始全面啟動VOCs減排工作。VOCs的減排控制能力與企業的清潔生產水平已經成為影響相關行業競爭的關鍵因素。清潔生產水平高、VOCs排放量少的企業將會得以生存,反之將會面臨被淘汰的風險。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等監管要求高、執法嚴的地區,這個趨勢已成為共識。
除了收費辦法的出臺實施,相關排放標準和地方整治方案的制定實施,也推動VOCs治理,利于企業開拓VOCs治理、監測市場。
據了解,截至目前,涉及VOCs的大氣固定源污染物排放國家標準已經擴展至14項。北京、上海、廣東、重慶、天津、河北、浙江、江蘇等多地已經頒布了相關的VOCs地方排放標準。這些標準為各地企業推動VOCs減排提供了依據。
另外,目前已經有大約40個以上城市發布了VOCs綜合治理、整治方案,涉及減排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以及實施進度、資金配套、監管措施等內容。
伴隨著VOCs相關減排政策、標準和方案的制定出臺,各地政府及其環保部門明顯加大了監管和處罰力度,特別是處于大氣污染重的京津冀等區域。環保部門通過明察暗訪,對違規生產、治理延后、治理設施不達標的企業進行了嚴厲處罰。
“從近期來看,新制定的相關政策、標準、整治方案以及執法壓力催生的治理市場容量巨大。”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有機廢氣凈化委員會副秘書長欒志強說。
細分領域進展不一
源頭減排已開啟,治理市場近3年將達1800億
由于VOCs的污染涉及到眾多污染物種類和行業,目前我國尚未建立VOCs污染企業的源清單,對VOCs治理市場總容量難以進行準確的計算。總體來講,VOCs的控制治理市場可以劃分為源頭減排、末端治理、VOCs監測(檢測)和第三方服務等細分領域。
據悉,而且在很多行業,VOCs減排首先是要求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從源頭上減少生成。如汽車和家具生產行業噴涂生產線的改造,需要更換為水性涂料;包裝印刷行業印刷與復合生產工藝改進,需更換為水性油墨和水性膠粘劑等。
從短期來看,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的更改與改進投入大;但從長期來看,很多行業可以借此促進產業升級,大幅度降低VOCs排放,減少VOCs末端治理成本。“由于源頭治理剛起步,其成本涉及的因素也比較多,目前其市場空間難以清楚估算。”業內人士表示。
而末端治理市場逐漸明晰,容量巨大。“從目前已經發布了VOCs治理、整治方案的約40個城市的情況來看,各城市發布的VOCs治理重點企業數量在100家——1000家之間,以平均300家計算,每家企業的治理費用按平均300萬元計(實際上大型企業的治理費用可能達到幾千萬元直至上億元,小型企業的治理費用可能在100萬元左右),每個城市的平均治理費用在9億元左右。”清華大學副教授馬永亮估算。
以全國200個城市和地區計算,則近3年的VOCs治理市場將達到1800億元,平均每年600億元左右。實際上許多城市VOCs治理重點企業數量要遠超過300家,實際的末端治理市場要超過這個估算的數據。
監測檢測市場有望成新熱點
市場空間未來可能與末端治理市場空間相當
“VOCs種類多(最為常見的有200多種),涉及到的行業和企業數量多,排放條件復雜,監管非常困難,監測(檢測)已經成為目前制約VOCs治理的一個關鍵業務。”郝鄭平認為,從長遠來看,VOCs監測(檢測)市場需求巨大,可能接近或達到VOCs末端治理的市場。VOCs監測(檢測)市場主要包括3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