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中央以及省級媒體的“樹大根深”,縣市媒體的轉型更多選擇了“接地深耕”。無論是主動作為還是被迫轉型,在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蛻變之后,部分走在前列的縣市媒體已經嘗到了轉型的甜頭。一些融合創新項目已經在同類競爭產品中遙遙領先。
思路比黃金更重要
北依蘇州、南連杭州的吳江是東太湖平原上的一顆明珠,成長在這片熱土上的吳江日報社,已經不僅僅是一家媒體單位,而是一家現代傳媒文化集團。
“在互聯網全媒體時代,思想的啟迪引領、凝心聚力作用越來越重要。有思想與無思想,往往成為能否脫穎而出的分水嶺。”吳江日報社社長徐國平說,認識到發展思路的重要性讓報社避免做無用功。比如,吳江日報社提出了“親近——源于本土、好看”的新聞理念,力求辦一張親近讀者與用戶、親近市場與客戶的報紙和媒體,要突出本土、突出好看,要始終高揚貼近性、服務性、可讀性的大旗。在全媒體條件下,報社提出的工作考核新要求為“專業、責任、癡迷、效益”,全媒體發展新標準為“智傳播、融互動、心服務”,都成為當下推動發展的利器。為了順應和貫徹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吳江日報社的思想也開始從“競爭思維”逐步向“未來思維”轉變,從“過好今天”向“智造明天”轉變。
從發展思路、新聞理念到核心文化價值觀,從1.0時代到5.0創新創業新時代,從新聞行動誓詞到工作考核新要求、全媒體發展新標準,隨著時代的變化、工作轉型、著力點轉換等不斷與時俱進,持續傳承發展、創新變革,新思想新理念成為全體吳報人的行動指南和力量源泉。
與吳江日報社一樣,被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淮北日報社的再出發,就得益于發展思路的調整。面對傳統報業廣告、發行收入直線下滑的嚴峻局面,淮北日報社在融合轉型的過程中提出了“兩個用戶”的思維。
除了將市委、市政府視為“VIP用戶”,全力做好服務以及重大選題的策劃報道之外,另外一個思維就是“草根用戶”思維。“我們會積極爭取每一個粉絲的關注,我們更會讓草根用戶‘沉淀’下來,通過加強聯絡等互動方式留住他們。”淮北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張士峰做了一個比喻:如果把淮北日報社比作一位演員,那么,市委、市政府就是制片人、就是導演,草根用戶就是臺下的觀眾。演員演得好不好,精彩不精彩,導演很重要,但臺下觀眾的評判更重要。
家門口服務要做精
移動互聯時代的便利讓用戶的眼光開始變得挑剔。對于縣市媒體來說,接近性是最大的優勢,留住用戶最靠譜的手段就是做好家門口的服務。
浙江省湖州日報報業集團精心打造的96345生活服務平臺走的就是這條路。96345可以說是一個號碼,是一條民生熱線,是一個家政服務網絡平臺。但確切地說,它是一個集渠道、內容、服務于一體的云平臺。
據湖州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沈振建介紹,在這個云平臺上,融合了傳統媒體、新興媒體。湖報集團以96345為核心,打造了一個綜合平臺,具體來說涵蓋了湖州市家政服務網絡平臺、中小企業產業孵化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和道路運輸信息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愛心公益服務中心等
最值得稱道的當屬96345中心在O2O電商服務平臺方面,已打造了湖州市最大、最便捷、最放心的優質農副產品電子商務平臺。96345充分利用媒體優勢,與該市農業部門、當地優質農副產品公司等合作,為市民推薦綠色放心可靠的農副產品,直接從基地送到市民餐桌。平臺通過與支付寶等合作,建立自己的網上微商城,訂戶只要掃一掃報紙上的二維碼或者添加96345中心的微信公眾號就可以輕松通過多渠道下單。今年夏天,在96345電子商務平臺上銷售的夏黑葡萄4小時就賣出了10噸。事實上,一個中等規模優質葡萄園的農場一般畝產是1000公斤左右,一年的產量大概有40噸左右。這也就意味著96345電子商務平臺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可以賣出一個農場1/4的年產量。
截至目前,96345中心已為湖城市民累計服務達400萬人次,累計產值突破千萬元。它帶動了湖城整體家政便民的發展,加快了服務流通,促進了家政便民行業的就業需求。同時,在規范化的運作下,提高了湖城家政便民的整體服務素質,為商家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既要有社會效益,又能實現經濟效益,做到可持續發展。這是媒體功能的有效延伸,是改善公共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沈振建說道。
在今年3月,《淮北日報》全媒體也曾幫助當地果農賣出蘋果十幾萬斤。從3月7日《淮北日報》全媒體記者在微博上發出第一條“烈山區宋疃鎮和村:百萬斤蘋果滯銷”的消息,引起全國媒體關注,一場聲勢浩大的“和村愛心蘋果大促銷”活動拉開了帷幕。3月10日晚,淮北日報社旗下媒體的新聞報料熱線成了蘋果銷售熱線,一直到午夜12點,來自全國各地的咨詢求購電話應接不暇。當晚至少有100多個電話打入,平均每5分鐘就接到一個求購電話。促銷過程中,市區的和村蘋果銷售點多次出現脫銷的現象,果農們數次返家運送蘋果到指定促銷現場。
緊跟跨界發展新風口
“融合發展或融合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僅僅為了提高傳播力、影響力,更重要的是為了推動發展、提升發展,沒有發展力的提升、沒有經營力的變現,一切都是空的,也是不可持續的。”徐國平提到,在大多報社還沒找到充滿活力的發展模式時,吳江日報社探索出了一條“一體兩翼,融合創新創業發展;雙輪驅動,提升經營力發展力”之路。
從微觀層面說就是,創新建立“吳江日報社主流媒體融合創新創業發展實驗區”,以融創實驗區為一體,全媒體融合運營中心和吳報融創智庫服務中心為兩翼,雙輪驅動,兩端發力,改革創新,成功實現轉型突破。
在尋找創新創業新風口,著力推進發展新亮點方面,短視頻、微電影就是其中的突破之一。自2011年起步后,吳江日報社已經拍攝了22部宣傳片、20部微電影,數百個(集)短視頻和服務外包視頻節目。短視頻拍攝制作從以前的專題片、宣傳片,到現在的航拍片、直播片,特別是去年以來視頻內容與“兩微一端”的融合創新傳播,開創了全媒體傳播、可視化呈現、藝術化展示的新模式,迅速獲得了市場認可,成為報業融合發展轉型的新亮點。如今,吳報短視頻、微電影創制采用獨立運作、全程管理原則,從策劃、編劇、制片、演員招募,到導演帶組、實地拍攝、后期制作、包裝發行,全部由《吳江日報》新媒體人員承擔,確保了短視頻、微電影質量的可靠性和流程的可控性,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成為新媒體拓展服務的嶄新亮點。
“與眾多業界巨頭合作,打造跨界生態圈,將是揚州報業傳媒集團未來融合發展的方向。”據揚州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王嵐峰介紹,揚報集團與深圳慧擇網合作,以“揚州發布”“揚州網”為載體推出揚州首家互聯網保險平臺——“快捷保”,開創了“互聯網+保險”的先河,為受眾提供保險在線垂直交易。這是揚州報業傳媒集團新媒體試水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產品,也是媒體整合創新、跨界融合的積極探索。
此外,揚州報業傳媒集團與支付寶、樂視以及多家企業的合作也將逐步展開,屆時他們將為揚州市民的代繳費業務提供全面便捷的接口支持,揚州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直接收看影視、體育賽事、直播點播等。
“構建完備的渠道,渠道融通后向平臺延伸,再通過平臺的集聚力構造層次豐富的生態圈,這是揚州報業傳媒集團謀求地方傳統媒體融合的路徑。”王嵐峰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