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行業歷來就是推陳出新不斷的地方,不管是材料還是密封技術,在經歷了無數次創新與失敗之后,才呈現出我國包裝行業百花齊放的局面。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每年生產出來的工業品大約是全球總量的30%,因此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包裝行業報告》的統計,我國包裝行業的銷售總額在2013年就已經超過萬億,如今更是達到了1.7萬億的級別。
而在全球都走向智能化的浪潮中,包裝行業怎么能不激流勇進?開發各種適宜于消費者使用、輕量化、環保的包裝產品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與傳統的包裝產品相比,智能包裝具有更大的智能化水平。智能包裝作為包裝材料不僅僅是方便消費、便于流通,在互聯網、新材料的推動下,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食品科學、納米技術紛紛應用到包裝領域。
國際上認為:智能包裝主要指的是能夠自發控制、認知事物原理與過程,對產品和包裝進行干預的為智能包裝工。從這一概念上來說,智能包裝大概可以分為:功能型包裝、材料型包裝以及信息型包裝等。
目前各個領域都彰顯著對智能包裝的強烈訴求。就拿食品與飲料來說,食品安全關乎人類生命安全,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除了死板的不易被人識別的保質期以外,有沒有其他的方法?目前在生鮮領域,已經出現了利用生鮮包裝盒內氣體的化學性能對盒內顏色指示劑造成的影響來提醒消費者注意食品安全。
與此同時,運用新型材料控制包裝的透氧量來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更是日漸興起。
再者,大家所關注的疫苗領域,也是智能包裝行業經營者需要重點開發的對象。疫苗從出廠到給消費者注射,需要有環環相扣的冷鏈運輸,但是在運輸、轉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問題,溫度的變化極易造成疫苗變質,而現有的手段又無法監管。
因此,開發一種溫敏型的包裝材料就成了保障疫苗質量的關鍵,一旦產品溫度上升,從包裝材料上就能夠反映出來(比如變色等),這樣可以有效保障疫苗的安全。但是溫敏型的材料由于對溫度較為敏感,如何對其加工確實如今的難點。
另外,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嚴重,老年人醫療需求加大,也是醫藥產品的主要消費者,但是老年人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經常忘記吃藥,因此能夠提醒老年人按時吃藥、表明劑量的智能藥品包裝也將會面臨巨大市場。
總體來看,智能包裝行企業想要獲得較好的發展機會,針對細分場景進行開發才是重點。
不過如今我國智能包裝行業之所以沒有獲得較好的發展,主要是由于成本較高,目前只能應用在附加值較高的產品中,想要大力推廣,降低成本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