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云服務確實有著非常實際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只需要簡單的設置,用戶便能遠程控制3D打印機。如果打印機裝備網絡攝像頭,甚至可以隨時監控打印過程。進行長時間打印時,用戶只需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遠程操縱和監控,極為方便。
這種云服務通常包含兩大部分:
1.云端服務器,實現終端控制和必要操作。
2.某種機頂盒(樹莓派、PC及其他),用于連接3D打印機和云端服務器。
3.GCODE,通過網絡從云端發向機頂盒,本質上為打印機動作指令代碼。
這三大部分中會有很明顯的兩類問題:
第一,網絡問題。如果網絡中斷,必然導致打印失敗。當然,即使說機頂盒可以實現下載好GCODE,將打印失敗的風險最小化,但對于網絡質量的依賴性依舊很強。
第二,打印速度。這一點更加重要。打印速度一直是眾多廠家的核心研究項目,也取得了許多進展,但這要求3D打印機中的處理器速度也要更快。說白了就是,噴嘴的移動速度必須與處理器的動作指令發送速度同步。因此,實現高速打印,必須保證高速的指令發送。而且還不得出現延遲,因為噴嘴可不是“等”指令的。
而這一問題體現在3D打印云服務當中就是,一個慢速的機頂盒和慢速的USB連接,能否快速地發送打印指令?為了實現高速打印,必須確保:
網絡環境高速穩定,保證在很長時間內也不會出現網絡中斷。
機頂盒的傳輸速度必須足夠快,能夠迅速接受云端指令,并迅速發送給打印機。
USB連接必須高效高速。
可以說,目前很多3D打印云服務機構,都未能滿足上述要求。因此,他們都無法滿足高速3D打印的要求。而高速3D打印是3D打印的必然發展趨勢,云服務上必須研發升級基礎設施硬件,才能跟上發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