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掃描關注
    紙引未來網公眾號

    紙引百科-訂閱號
  • 紙引未來網紙張產業鏈大數據平臺-客服QQ
    客服QQ:1708923858
    客服QQ:3620323674
    客服QQ:401369780
    客服電話:020-82025252
  • 020-82025252
  • 查看抖音

    抖音掃碼關注

  • 掌上紙引未來

    微信掃碼

    紙引百科-手機版首頁

    手機版

    紙引百科-紙引行情

    紙引行情

    紙引百科-紙引匯采

    紙引匯采

    紙引百科-智慧熊

    智慧熊

 積分商城 商務中心 |
紙引未來網
快速找貨
紙引未來網-智慧熊小程序

紙引行情-小程序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印刷新聞 ? 正文

揭密: 人民幣8年對內狂貶40%的真相?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1-22??來源:互聯網??作者:紙引未來
核心提示:
人民幣對外升值是與中國的經常項目長期順差,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使海外資金涌向中國所致。而人民幣對內出現大幅貶值,是因為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畸型有關,就是過度依賴出口、投資(房地產+政府基建),而非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

  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教授蘭紀平近日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談人民幣購買力和匯率的關系。蘭教授通過統計得出人民幣對內貶值—8年間1000元縮水至576元的結論,震驚了社會各界。很多人抱怨:“現在百元大鈔找零后,隨便出去轉一圈沒買到啥東西感覺就沒了,通貨膨脹使貨幣快速貶值,日子真是不好過”。

  為了說明問題,蘭教授還舉了二個例子:李大媽在市場上買大米時,發現此時大米已經是3.30元/斤了,她記得這種大米在2005年為1.90元/斤,因此,可算出該大米的物價指數為1.74,8年期間年平均上漲9.2%。就購買大米的能力而言,與2005年的1000元相比,2013年的1000元已縮水至576元,即人民幣對內貶值了。

  另一個例子是,李大媽去銀行)購買外匯時,她又看到當前匯率已是6.1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她用1000元可購入162.07美元。她記得8年前8.28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當時1000元人民幣只能購得120.77美元。8年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超過34%。今天,她手中的人民幣可換更多的美元,就交換美元而言,匯率上升使人民幣越來越值錢了。這就是物價上升帶來的人民幣對內貶值和匯率上升帶來的人民幣對外升值。

  以上這兩個例子在蘭紀平教授看來,貨幣購買力與匯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貨幣購買力指單位貨幣在某一價格水平下能購買商品及支持服務費用的能力。匯率則指兩種貨幣的兌換比率。在國內,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而在國外人民幣越來越值錢。主要是因為前者是講人民幣在國內的購買力,后者則關涉匯率。

  蘭紀平教授的論文有些深奧,我們則想用最簡單的道理,解開人民幣“內貶外升”的奧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民幣“外升內貶”的怪像呢?筆者認為,這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是分不開的,是中國經濟結構失衡原因所致,如果不對癥下藥,中國惡性通脹還將延續。

  首先,過度依賴于出口,造成了人民幣“外升內貶”的怪像。自從中國加入了WTO之后,中國的出口額每年以兩位數的驚人速度提升,這不僅造成了我國的外匯儲備達到3萬多億美元,而且隨著中國吸引力和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大幅上升,大量海外資金涌向中國。而我國又實行的是結售匯制度,天量外匯入境后必須被強制兌換成人民幣,這就造成了我國央行基礎貨幣“被動”投放過多,社會流動性泛濫的惡果,無形間對物價上漲起著推動作用。

  此外,中國出口的是物美價廉的商品,而換回來的是一大堆花花綠綠的美鈔,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央行只能拿著巨額外匯儲備去投資發達國家的國債。中國社會上的各類商品流向海外,對降低海外消費者的購物成本、促進其內需效果明顯,而國內相對應的商品和資源就會急驟減少,本來一元錢所對應的商品,現在只能打折了,這也是造成中國物價飆升原因之一。

  再者,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除了依賴出口之外,還過度投資。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政府對房地產進行了市場化的改革,從此中國的房地產由消費屬性一下轉向投資投機的屬性。從此之后,中國房地產披上了金融的外衣,開始出現了漫長飆升的旅途。而房地產投資需要耗用大量的銀行信貸資金,大量貨幣流向社會,房價的一路飆升必然會帶動物價的上漲。

  不僅如此,全球金融危機之時,由于中國各地的經濟急速下滑,各地開始步入了依靠政府大規模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軌道。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他們是寬松貨幣政策的受益者。在中國的政治和財稅制度下,地方政府具有發展GDP的強烈愿望。貨幣發行越多,地方政府越容易得到信貸支持,就越有錢用于擴大投資,搞政績工程和項目建設,并順便享受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所帶來的各種好處。而這些超發貨幣流向社會,必然也會推高中國的物價。

  最后,銀行業信貸擴張贏利模式推高了國內物價。正如蘭紀平教授所言,202年年初時中國的廣義貨幣(M2)為16萬億,而到今年第三季度時,M2已經超過了104萬億,10年多時間M2增速超過5倍。我國的貨幣總量與GDP之比已超過200%,中國的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大約是美國的1/3,而貨幣投放量比經濟總量第一的美國高出1.5倍位居世界第一。把同期的GDP累計增幅遠遠拋在腦后。

  筆者認為,中國的貨幣超發同樣與銀行業的盈利模式分不開。雖然中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銀行。但是中國銀行業的亮麗業績的背后是信貸大躍進所造成的結果。由于決策層給銀行業在存貸差方面預著著保護性的獲利空間,所以中國的商業銀行80%的利潤業績都來源于存貸差。而存貸差只有在信貸大擴張之后利益才能最大化。所以自2009年以來,中國銀行業每年新增信貸規模都在8萬億以上,這與金融危機之前每年新增信貸規模3-4萬億相比,反差極大。如此一來人民幣的購買力不大幅貶值才怪呢!

  人民幣近年來為啥會出現“外升內貶”的奇怪景像?人民幣對外升值是與中國的經常項目長期順差,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使海外資金涌向中國所致。而人民幣對內出現大幅貶值,是因為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畸型有關,就是過度依賴出口、投資(房地產+政府基建),而非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

  不過依賴出口、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僅其增長質量存在問題,也必然會導致貨幣超發,人民幣對內貶值的問題的出現。所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內在質量,是控制人民幣“外升內貶”的唯一解決途徑。

?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