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著麻煩還浪費
“一套化妝品,除了本身的三層包裝,賣家還用塑料泡沫紙、防震泡沫,空隙處還塞著報紙,再加上快遞公司的包裝,總共算下來得有六七層吧。”今年“雙十一”,市民楊女士從網上“秒殺”到一套價格便宜的化妝品。昨天,她從快遞員手中接過包裹,拿回家迫不及待拆開了??吹缴唐吠旰脽o缺,楊女士對商家的“嚴實包裝”很滿意,但面對丟了一地的包裝材料,心里也感覺挺浪費。她說,這些快遞包裝盒留著沒用,還很占地方,只能當垃圾扔掉。
面對如此多的快遞包裝,人們是如何處理的呢?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多名收取快遞的市民。大家表示,包裝的盒子和紙皮是可以當紙張廢棄物回收的,會攢多了當廢品賣掉,而塑料袋、海綿、泡沫板等填充物一般沒有回收價值,只能扔掉。據統計,我國目前快遞紙箱回收率不到20%,包括透明膠帶、空氣囊、塑料袋等在內的包裝物,大部分被送進垃圾場填埋,這些包裝的主要原料為聚氯乙烯,需上百年才能降解。如果焚燒,則會產生大量污染物。
“過度包裝”有苦衷
“多一層包裝就多一層保護。像玻璃制品、平板電腦這類比較嬌貴的商品,至少要包裝四層,第一層是產品本身的包裝,第二層是氣泡膜,第三層是紙箱,外面再套一個快遞袋,最后還要纏上好幾圈膠帶。”記者在淘寶網上聯系到一家經營玻璃水杯的店主。對方表示,之所以對快遞“五花大綁”,主要怕運輸過程中損壞,不但顧客不買賬,還要搭上運費再重新發貨。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電商出于對商品的保護,會在無法改變已有紙箱尺寸的情況下,通過大量使用膠帶來增加包裝的強度,造成過度包裝的浪費。雖然這樣的包裝費錢、費力,但不少電商為了運輸安全,都是選擇“寧多勿少”。
回收包裝有點難
今年“雙十一”期間,全省處理的快件(郵件)業務量將超過3300萬件,比2015年增長三成以上。也就是說,至少要產生3300萬個包裝袋或包裝盒,還不包括纏繞了好幾圈的膠帶、泡沫填充物等材料。這些快遞垃圾如何處理,成了一個大難題。
采訪中,有市民建議讓快遞公司回收,實現二次利用。但是,記者咨詢了多家快遞企業,他們考慮實際情況,目前并沒有推出相應的回收服務。
從事快遞行業多年的快遞員小劉說,對快遞員來說,以工作量計件算薪,時間就是金錢。一般情況下,快遞包裝袋都是一次性的,盒子包裝則由客戶直接拿走。而且有的快遞不方便打開,或是打開不方便拿,快遞員在實際操作中也有困難,回收快遞包裝很浪費時間。
對于快遞包裝的回收,不少市民也有顧慮:環保當然是好事,但包裝循環用,衛生怎么保證?尤其是吃的,肯定不能用舊包裝。
包裝需要“綠”起來
市郵政管理局有關人士表示,今年8月份,國家郵政局出臺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要在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方面取得明顯效果,提出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基本建成社會化的快件包裝物回收體系。
具體到我市,今后將加強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置管理。其中,將鼓勵企業改造更新技術裝備,研發推廣使用可降解的膠帶、環保填充物、可再生紙張和環保油墨印刷的封裝用品等物料輔料。引導企業推廣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裝材料,加強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置管理。
此外,省社科院的有關專家表示,解決快遞垃圾問題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包裝物的供應商、快遞企業、電商企業、商家、消費者的共同努力,其中不僅需要物流業、快遞業主管部門下發規范性文件,更需要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包裝材料研發與回收,鼓勵快遞企業回收包裝等舉措,此外從環保材料的使用以及回收環節,還應有法律的相應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