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改革 辦群眾喜聞樂見的黨報
為“辦一張群眾喜聞樂見的黨報”,《襄陽日報》于2015年8月啟動改版,對版面的標題字號、分欄大小、版式設計進行統一規范。同時,對版面設置既做減法又做加法,對文體新聞、民生新聞等版面加強內容改造。在此基礎上,《襄陽日報》《襄陽晚報》先后組織140多名編輯記者以“師帶徒”“老帶新”的方式深入基層采訪,寫出了800多篇內容鮮活、文風樸實的報道。在當下普遍唱衰紙媒的背景下,深耕傳統媒體,勇擔導向之責。
“圍繞中心大局,加強新聞策劃,打造知名欄目,是集團新聞改革的重要舉措。”據王正強介紹,襄陽日報傳媒集團不僅成立了“兩報”編委會,且成立了以總編輯任組長的新聞策劃專班,緊跟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采取專班策劃與部室策劃相結合的方式,每天有策劃、每版有策劃、每人有策劃。同時,積極創新報紙審讀模式,從去年7月開始,集團編委會聘請老報人、老專家組成第三方審讀組參與《襄陽日報》審讀,從政治把關、新聞策劃等方面查不足、抓整改。今年5月,集團還首次在《襄陽日報》《襄陽晚報》各選拔出兩名首席記者,引導采編人員淡化“官本位思想”,走專業化路子、做“新聞工匠”。
制度創新 加快打造現代傳媒集團
“由于多種原因,報社內部10余年未調整干部,如何為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提供平臺和機會,成為集團發展的關鍵一環。”王正強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今年4—5月,襄陽日報傳媒集團全面啟動日報、晚報和行政人員競聘上崗,依照自愿報名、公開演講、抽題答辯、民主測評、組織考察等步驟,規范程序。通過公開競聘,67名優秀員工走上中層正副職崗位,73名員工重新選崗定崗,整個采編和管理隊伍年輕化、高學歷化,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此外,該集團從今年6月開始啟用新的績效工資辦法,并對職稱評審實施普惠制,鼓勵大家干事創業。
為加快打造現代傳媒集團,襄陽日報傳媒集團還積極推進媒體經營改革。去年6月,集團率先在全國地市級媒體組建品牌傳播中心,亮出“品牌傳播策劃營銷一站式服務”理念,所屬經營單位全部實施市場化運作、自負盈虧的公司治理模式。為便于統一管理和抱團發展,今年年初,集團又將所屬16家子公司整合為五大板塊,即品牌傳播、發行物流、新媒體、創意策劃、印務等,明確每個板塊的發展方向和重點,通過構建資源共享平臺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通過風險激勵和目標約束,集團經營一改過去過度依賴報紙廣告的局面,開始出現跨界經營、多業態發展的良好勢頭。鑫漢江印務公司引進民營資本,由于機制靈活,實現當年重組當年贏利。
媒體融合 以互聯網思維促發展
今年5月,湖北省縣域經濟工作會在襄陽召開。由襄陽日報傳媒集團旗下漢江網新媒體部開發的微信公眾號和點對點短信發送平臺在會上亮相,與會代表只需用手機掃一掃,便可網上簽到,實時了解會議動態。會議期間,新媒體部共推送房間號、乘車號、就餐信息等個性化的定制短信4000余組,無一差錯。其編發的微信文章《我叫襄陽,這是我的最新簡歷,請多多關照》,也成為代表們快速了解襄陽的“名片”,點擊量達135萬人次。
“這只是集團大力推進媒體融合的一個細節。面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集團黨委清醒地認識到,必須用互聯網思維辦報、抓經營,讓報紙與互聯網從簡單相加到深度相融。”王正強說,為實現報網互融互動,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襄陽日報》《襄陽晚報》分別選派一名記者參與漢江網新媒體部編稿,通過采編流程再造實現集團內部新聞資源共享。漢江網則通過引進人才打造“兩微一端”,使《襄陽日報》《襄陽晚報》微信訂閱號粉絲量達17萬人次,同比增長16倍;兩報官方微博分別進入全省前十、全國報業百強,推送的文章閱讀量屢屢過百萬。
在推進融媒體改革的實踐中,集團還針對漢江網人才和技術不足的現實,支持其走出去,先后與360新聞、今日頭條成功合作。依托大平臺推動網站流量提升后,先后承接市委組織部“漢江創客”微信公眾號、市委宣傳部“漢水襄陽”微信公眾號等10多家黨政部門官方微信的運營,承接襄陽市黨建網、文明網等官方網站的運營。與20多家單位簽訂新媒體代建代管協議,形成了涉及黨政、旅游、文化等多領域多層次的新媒體權威發布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