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的電子商務帶動起巨大的快遞業務量,而過度包裝導致的浪費和污染也如影隨形。觸目驚心的快遞包裝數字,讓人不得不審視快遞行業過度包裝及缺乏循環利用的現象。一方面,過度包裝造成了巨大的浪費,據測算,1噸紙盒紙箱被當做垃圾扔掉后,即使全部回收,也只能生產出0.8噸新紙箱紙盒。二者之間0.2噸的缺口,需要通過砍伐樹木等方式加以彌補。另一方面,過度包裝及缺乏循環利用還會嚴重污染環境。大量的包裝物,比如透明膠帶、空氣囊、塑料袋等,無人回收,其主要原料為聚氯乙烯,也就是PVC,而廢棄的PVC在土壤中至少要經過100年才能自然分解,而焚燒的話,又會產生新的污染物。
快遞過度包裝之病亟須“制度解藥”。首先,電商、快遞行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亟須建立起一套標準化體系,以降低包裝消耗。比如,在包裝方面,要優化包裝設計,推進包裝的簡潔化、綠色化,避免過度包裝,降低包裝能耗。
其次,國家要在立法、政策等方面努力,積極推動完善當下的回收體系建設,可以通過一些優惠政策,對回收、生產、使用再生資源的行業予以支持,電商、快遞企業應提供包裝回收服務,讓更多的廢棄快遞包裝循環利用起來。踐行環保,歷來都是企業利潤與社會效益之間的博弈。目前看來,對過度包裝“糾偏”,讓物流企業既能節約開 銷,又能嘗到環保的“甜頭”,才是未來快遞業發展的方向。
對于電商而言,也要創新思路。前不久,某網購網站就發起“環保·紙箱回收”活動,買家如果在簽收商品后將紙箱返還,每個紙箱可以獲得50積分。積分可用于換購商品、參與抽獎、換抵扣券等。其他電商不妨借鑒此網站的思路,想辦法讓紙箱資源循環利用,這樣既降低電商的運營成本,消費者又找到了環保的方便途徑,使回收的行為更加常態化。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快遞包裝回收是一個涉及政府、電商、物流等多方的巨大系統,要想讓快遞包裝循環利用取得最佳效益,迫切需要從制度層面尋求出口,為快遞包裝“綠”起來提供制度保障,以促使各方都積極參與到“綠色包裝”的行列中來,以實現各方的互利共贏,避免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