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午飯過后,協會一行人從溫州市區出發,坐著大巴車去往澤雅。他們到達的第一站是位于澤雅西岸的唐宅村。唐宅村的澤雅傳統造紙專題展示館是國家“指南針計劃”專項“中國傳統造紙技術傳承與展示示范基地”項目的重要部分,它是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連碓造紙作坊,在澤雅當地的傳統造紙工藝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協會成員們在展示館里完全被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吸引住了,當他們得知澤雅的人們至今依然用中國傳統的造紙術制造紙張時,紛紛向導游詢問購買當地的紙張帶回留作紀念。
同行中有一名攝影師Eric Lindberg,看完唐宅村的展示館之后,馬上拿起鏡頭走入了村子老人們聚集的人群中。
“這次我去了楠溪江的一些古村落,今天又來到了澤雅造紙古村落。我太喜歡溫州的這些村子了,和美國的村莊不同的是,這里的村子都很安靜,人與人之間充滿了人情味。我發現他們出門總是帶著笑臉相互打招呼。我喜歡這里的人們。”正是這幾天行程中激發的對古村落村民的迷戀,Eric幾乎每到一處村落,總要找當地的老人們聊天,并且拍下他們的澤雅之行的第二站是水碓坑村,它既是中國景觀村落,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盛名之下卻依然保持著那份古樸和寧靜。在水碓坑村的村口,隊伍中的一名女作家Lauralee被周圍的山水風光吸引,走岔了路,去了鄰村,還好隨行的大學生翻譯邵玉瑜跟在她身后一起走了。在村子里,Lauralee遇到了一名在地里挖完番薯回來的大媽,看到美國女作家向她打招呼,她馬上送上了一袋番薯給Lauralee。她說,兒子出門打工了,家里沒什么人,番薯也吃不了那么多,村子里突然來了這么多客人,她特別開心。因為走錯路而得到了意外的禮物,Lauralee欣喜
在水碓坑村,協會成員們參觀了澤雅民俗文化展示館。村民們還在展示館門口演示了當地的紙山挑燈制作及澤雅造紙的分紙程序,村民和協會成員們進行了友好的互動。其中一位成員表示:“我會回去告訴美國的讀者,澤雅的造紙文化很有意思,我想他們會像我一樣愛上這項古老的造紙文化。”
“Amazing, admiring(驚奇,驚艷).”這是加拿大記者Janet Gyenes對東源村的評價。
10月26日、28日,美國旅游作家協會的34名旅游名家分兩批前往瑞安東源中國木活字印刷術展示館和南山索面村開展考察采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