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書店發祥地舊址
當《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一行來到新華書店的發祥地舊址,走進位于清涼山腳下的那兩孔窯洞時,通過這些舊址舊貌、陳列其間的當年所發行的書刊照片以及新華書店從誕生到現在歷代中央領導人為書店的題詞,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新華書店為中國革命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當時的新華書店不僅是書籍發行機構,而且還是黨的書籍出版部門,隸屬中央黨報委員會領導,擔負著根據地和敵占區革命圖書、報刊和馬列著作的發行。這兩孔窯洞既是當時在書店工作的涂國林、黃值、王均予、向書保、臧劍秋等人的工作間,也是他們的休息室。當年多少孕育革命先進思想的書籍從這兩孔窯洞誕生,走向祖國的四面八方,啟迪人們的心智,成為點亮中國革命光輝歷程的星星之火。
1942年5月1日,陜甘寧邊區新華書店在延安南關新市場正式開業(即延安市新華書店的前身),承擔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書報發行和供應工作,后隨著延安行政區劃的變化,新華書店亦幾經更名。從1942年到2016年,延安市新華書店經歷了跨世紀的成長和發展過程,從建店初的7人發展到現在的118人;從上世紀50年代初期年銷售2萬元,發展到2015年的營業總收入4080萬元;從上世紀70年代2.9萬元的固定資產發展到2015年的3245萬元;從1951年的虧損1.5萬元發展到2015年實現利潤53萬元。“延安新華人一直秉持‘在困境中尋找方向、在挫折中總結經驗、在創造中體現價值、在奮斗中成就事業’的理念,用堅實的腳步踏出了一條極其艱難的探索之路,用辛勤的汗水譜寫出一曲極為壯麗的奉獻樂章。”憶往昔、看今朝,延安市新華書店總經理姚福明頗為感慨地對記者說道。
現在的延安市新華書店,位于延安市二道街與大橋街交叉口,屬于延安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其目前正處于建設階段,將新建成“延安中國紅色書店”大廈,計劃于2017年投入使用。談到“延安中國紅色書店”的籌辦緣起時,姚福明告訴記者:“延安是中國的革命圣地,延安新華書店見證了中國革命發展的歷史,也傳播了中國革命精神。在新的時代,延安、延安新華書店更應該成為中國紅色文化傳播的重要源頭。無論是從中國紅色文化的傳播和弘揚,還是從中國出版發行的溯源,抑或是延安紅色旅游的發展需要,都需要打造‘延安中國紅色書店’這樣一個載體和基地。”
“‘延安中國紅色書店’定位于以傳播中國革命歷史文化為使命,以圖書營銷發行、數字化傳播、文化展示、旅游服務體驗為手段,力爭打造成為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紅色文化傳播基地。”據姚福明介紹,新建成的“延安中國紅色書店”大廈,具體分為圖書博覽、數碼影視、民俗文化和旅游服務四大中心。其中,圖書博覽中心重點陳列中國革命史、民族文化等紅色文化類型出版物,同時兼備圖書批發與銷售、紅色圖書與期刊的原版本收藏功能,力爭成為中國最具有特點的紅色書店;數碼影視中心以數字化方式存儲、發行、展示紅色文化類出版物,開展紅色出版物出版商務服務交流活動;民俗文化中心主要開展具有地方特點的民族文化展示、演出,以及民俗文化產品收藏、拍賣;旅游服務中心包括紅色文化主題酒店和特色餐飲等。
對于延安新華書店的未來,姚福明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道:“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深化改革、加強管理、開拓經營、促進自身穩步發展的方針,立足企業生存發展主線,提升經營管理水平,靠品牌贏得讀者、靠誠信贏得市場、靠專業贏得競爭,賦予圖書發行業這一古老和傳統的文化產業新的內涵與生機,促使經濟效益穩步增長,創造延安市新華書店更加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