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品項目的出版規劃方面,安教社重點處理了三個關系。一是大型出版工程與中小型出版項目相結合,前者如《中國散文通史》《陸侃如馮沅君合集》《桐城派名家文集》,規模達數百萬字甚至上千萬字,后者如《八大山人研究》《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中國計時儀器通史》等,均為單本高端原創學術專著;二是高端出版資源與本土歷史文化資源相結合,前者如《中國散文通史》《中國閱讀通史》《中國藝術批評通史》,作者是該領域國內頂尖學者,選題具有集成和創新價值,后者如《桐城派名家文集》《徽州刻書史長編》《中國花鼓燈》,從某一側面來反映安徽地域的歷史文化;三是長線出版工程與短期出版項目相結合,前者如《續經籍籑詁》,雖只有兩卷,但編纂審校難度極大,需要精研細磨,因而歷時10多年,終為受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通報表揚的優秀基金項目,后者如《中國深藍夢》,自立項至出版僅3個月,生動記錄了我國深海探測工程實施的全過程,具有較強的時效性。總體上說,在精品出版方面,安教社一直在優化選題結構,嘗試走出一條與自身編輯出版能力相匹配,同時能兼顧規模、速度和效益之間關系的道路,確保每年能完成一至兩部重大精品出版項目,同時能推出10余種(套)中小規模原創精品圖書。
在精品項目的運作實施方面,安教社重點把住三個關口。一是選題儲備。選題是出版工作的起點和源頭,它和圖書是“1”和“0”的關系,沒有前面的“1”,后面所有的“0”都沒有實際意義。出版社每年年初經過充分調研論證策劃申報一批重點選題,在日常工作中,也會特別關注與出版社現有產品線相關的高端出版資源并適時轉化為選題資源,經過長期積累形成一個水力資源豐富的大“蓄水池”,一旦時機成熟,就可付諸實施。二是項目申報。近年來,安教社抓住國家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大好機遇,積極申報各種規劃項目、資助項目,共承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項目15種,目前已完成11種,承擔國家出版基金項目9種,目前已完成7種,另外還承擔國家古籍整理規劃項目、“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入庫項目等國家項目近20種。承擔這些國家項目,既體現了安教社作為國有文化企業的社會擔當,也為項目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落地實施。這是精品打造的收官環節。
為確保重大出版項目的順利實施,安教社整合社內各種資源,在設計、編校、印制等各個環節上精益求精,真正達到打造精品的目的。所承擔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如《續經籍籑詁》的驗收和《維果茨基全集》的年檢均為優秀項目,受到基金辦的通報表揚和獎勵。2006年出版業“三大獎”調整以后,中國出版政府獎和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共評選8次,安教社共有13種出版物獲獎。其中,《八大山人研究》《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中國散文通史》等5種出版物獲獎,《中國計時儀器通史》《陸侃如馮沅君合集》《續經籍籑詁》等8種出版物獲得提名獎,說明出版社在精品出版方面成效是比較顯著的。
在精品項目的保障機制方面,出版社重點采取三種措施。一是實行項目責任制。重大精品項目納入社屬出版計劃,實行跨部門項目管理制。成立項目小組,負責項目的全程實施。項目所屬部門的社委會分管領導擔任項目小組組長,成員包括項目負責人、編務負責人、財務負責人、印務負責人,相關責任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二是完善考核機制。對于承擔重大項目和精品圖書出版的編輯部門,只考核其社會效益及完成質量,制定專項績效考核辦法。項目完成后,根據要求對其內容、編校、設計及印制質量進行綜合考評,按照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檔次評定等級,優秀、良好等級給予適當物質獎勵,不合格等級或出現重大質量問題、經費使用違規問題者,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三是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出版企業的核心資源是人,精品打造的主要推手是編輯。近幾年,安教社在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可謂不遺余力。在人才引進方面,出版社改變了過往大開大合的招聘方式,從重視人才數量轉向強調人才質量,優化配置,循序漸進,目前老、中、青合理搭配的人才梯隊正逐步形成。在人才培養方面,采取全員輪訓、互學互訓、項目帶動等多種形式,切實增強員工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榮譽感,提升培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