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股份自1999年起步,當時的企業蝸居在僅有60平方米的空間。"當時真的很難,第一臺設備耗時半年裝配完成,臨近交貨時卻出現滴漏。當時那種焦慮、無助,今天還是難忘。我意識到,民企創業,光靠吃苦耐勞根本不夠,一定要有專業技術來支撐。"
史中偉告誡中亞的管理層: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國際領先的包裝機械制造企業。如果這些企業在中國開展或加快實施本土化戰略,通過建立合資或獨資企業降低產品成本及產品價格、增強營銷與服務,行業市場競爭將加劇。同時,如果中亞公司不能持續提高技術和研發水平,有效控制產品成本,保持生產管理、產品質量、營銷服務的先進性,我們將難以在市場競爭中取勝。
"于是,中亞從起步階段就將技術創新視為企業靈魂,以'生產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研發模式為導向,以技術為核心驅動力,把加強研發投入、開發技術領先產品作為企業生存發展之道。"史中偉介紹說,中亞創建了研發中心,該中心目前擁有各類技術人員120余人,涵蓋機械結構、自動化控制、生物工程及化學等眾多學科領域,在滿足客戶需求基礎上,堅持包裝技術的創新求變,以創新的理念、設計、功能與優秀的同行共同引導中國包裝機械技術走向世界。白手起家的中亞如今已擁有專利申請458項,參與制定15項國家標準和5項行業標準,企業研發中心被認定為"中國乳品包裝機械研究開發中心"及"中國食品包裝機械研究開發中心"。
創新求變的理念和優秀的技術團隊使中亞如虎添翼。中亞花巨資引進高精尖加工設備,投入高端乳品包裝機械研發。幾年后,乳品包裝機械達到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中亞研制成功了國內首臺每小時1.2萬杯聯杯成型灌裝封切設備,并將售價控制在100萬元以內,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中亞研制的的4萬瓶/小時的無菌包裝設備國內首創世界領先,憑借便宜70%的性價比優勢,將兩家外國技術企業"擠出"了中國市場,如今已售出千余臺,為國內乳品企業節省成本近30億元,2015年凈利潤1.3億元。中亞還創新研發出國內首臺聯杯成型灌裝封切設備、首臺全自動無菌軟包裝設備、首臺直線式無菌型塑瓶灌裝擰蓋機……24年間,憑借自主創新,走過了西方企業七八十年的發展歷程,并已具有高端吹瓶、灌裝和后道智能化包裝機械的整線研發、制造能力,為起步較晚的國內食品包裝機械制造業填補了諸多空白。
近年來,受全球性經濟寒流的影響,下游的乳品行業增長趨緩,乳品包裝機械設備的銷售壓力驟增。而且隨著乳品、飲料等液態食品行業的高速發展,對液態食品包裝機械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液態食品包裝機械行業技術呈現出集成化、高速化、無菌化、智能化、柔性化、節能化和高精度化等趨勢。"我們沒有退路,只能迎難而上,"史中偉在公司管理層表態:"雖然中亞是高新技術企業,在機電一體化、高潔凈度和高精度灌裝、無菌環境控制、干法滅菌等領域有深厚的技術積淀,已擁有多項關鍵技術和專利,并建立了專業的技術人才隊伍,但如果公司未能在技術方面繼續保持行業領先、準確把握市場趨勢并生產出符合下游客戶需求的設備,將削弱公司現有的技術優勢,對公司的市場競爭力造成不利影響。企業能做的就是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創新,保持技術優勢,及時推出新產品實現'突圍'。"史中偉告訴技術團隊:中亞必須根據市場需求創新開發出客戶滿意的產品。
2013年-2015年間,中亞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大大加快了中亞在液態食品智能包裝的研發進展,綜合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多種設備領域成功實現替代進口。公司的多種包裝機械產品在技術、品質、性能等方面已達到或接近國外同類產品水平,產品性價比高,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今年上半年,中亞實現營業收入31149.36萬元,同比增長10.91%;實現凈利潤7708.03萬元,同比增長8.65%。
今年5月,中亞在創業板首發上市。在上市路演的演講中,史中偉依然低調卻躊躇滿志:中亞公司將堅持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不斷提高研發能力,重點開發無菌、高速、節能、高效、集成化的智能化高端產品,在鞏固公司國內乳品包裝機械行業優勢的同時,向醫療健康、食用油脂、飲料、日化等行業拓展,努力將公司發展成為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智能化包裝設備制造商。史中偉表示,只有以技術創新作為靈魂,才能為轉型升級提供不竭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