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斷涌現的新媒體已經讓閱讀在“云端”,人們才開始擔心行走在“地表”的紙質閱讀命運。其實,這有點過于焦慮了。傳統紙質閱讀和新閱讀不是相互取代的關系,而是并行不悖、融合發展的。人們既需要傳統紙質閱讀的墨香,也需要在時間日益被碎片化的當下,用移動互聯設備挽救閱讀空缺。因此,兩者之間大可不必“相愛相殺”,攜手前行才是正確方式。
況且,正是互聯網彌補了紙質閱讀普及的短板,才讓全民閱讀更有戲。最新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與之前的4.77本相比,減少了0.19本;不少家庭的所謂“藏書”數量本來就不多,還都是孩子的舊課本和沒來得及處理的舊雜志。與此同時,電子書閱讀量為3.26本,比之前增加了0.78本。從“一減一增”中不難看出,對大多數人來說,閱讀的問題不在于“讀不讀”,而在于以什么樣的方式閱讀。
總之,創新的是載體,不變的是閱讀。做好適合互聯網時代的推廣,全民閱讀才可能成為精彩生活方式。屆時,除了懷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大多數人可能會由衷產生“世界那么大,應該多讀書”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