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業需要思考兩大問題
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14年和2015年,我國電商交易額分別同比增長59.4%和36.5%;2016年我國電商第一季度交易額達6.12萬億,同比增長22.4%。很明顯,雖然電商整體交易額不斷在增加,但是增長率卻在逐步下滑,行業已經來到一個瓶頸期。
黃子榮認為,對整個電商行業而言,未來需要思考兩大問題:一是如何繼續把蛋糕做大;二是如何盡可能多地挖掘現有用戶價值。
做大蛋糕,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開拓海外市場。國貨出海并不簡單,針對東南亞、拉美、非洲這些新興市場,黃子榮表示,開拓新興市場并不容易。比如對新興市場的消費習慣、支付方式,以及售后服務如何搭建,都需要相應的解決方案。
如果說,電商上半場,行業的競爭模式是搶占用戶資源,那下半場的競爭則集中于如何從現有用戶身上挖掘更多價值,更精準、更有效地為用戶提供服務。
黃子榮認為,電商已進入“深耕”階段,電商企業首先要對用戶有一個更精確的識別。亞馬遜前首席科學家安德雷斯·韋思岸認為,中國電商企業需要利用大數據做“用戶畫像”分析,更精準地識別用戶需求,挖掘用戶潛能,為用戶提供更精準、更優質的服務。
此外,大數據技術也是企業決策的重要依據。在《大數據時代》作者舍恩伯格看來,大數據技術,就是通過技術來揭示海量數據之間的相關關系,對市場走向作出更精準的預測,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
IEBE的進化
與此同時,如何更好地服務電商企業實現轉型升級,也成為了IEBE如今最重要的任務。
黃子榮表示,伴隨著整個互聯網行業進入下半場,IEBE本身的定位和功能也在實現轉型。“作為國內電商第一展,現在的IEBE已不僅僅是旨在展示電商產品、服務和模式,而是要為構建整個電商生態圈服務。所以,IEBE的定位是一個專業的互聯網商業生態展,對電商企業服務進行深化和細化。”
今年IEBE(上海)吸引了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商企業前來參展,包含了整個電商生態鏈服務商。同時,包括舍恩伯格、韋思岸等國際國內重量級嘉賓,在以“智享生態 聯接未來”為總主題的高峰論壇上,分別就大數據、用戶畫像、消費金融、共享經濟等熱點話題進行探討。此外,2016 IEBE(上海)也專門設置了帶路全球跨境電商高峰論壇、移動互聯網的營銷變革與社群經濟峰會等重要論壇,幫助企業在電商“下半場”把握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