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店精品圖書展區的藏品吸引讀者定睛觀看。
圖書節精品銷售館內,讀者認真挑選喜愛的圖書。
字里行間展區滿溢書香味的布局讓讀者盡享閱讀。
發力 借舞臺展示
與往屆相比,今年北京國際圖書節更加注重展覽形式的多樣。兩家參展的實體書店自然也為這一特色“添磚加瓦”。
字里行間書店除了常規的圖書展臺外,還設置了劉心武書屋特色展示區、文創禮品區、咖啡休閑服務區等區域。雨楓書館則舉辦為期5天的主題為“淑藝匯”的雨楓會員藝術作品展,除展出會員自主創作的藝術作品外,雨楓書館還邀請多位藝術家助陣。雨楓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對之前涉足藝術領域的成果進行階段性總結,同時也期待更多人了解和聚集到這一平臺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活動方面,字里行間書店貫徹“悅讀+”的理念,對“閱讀”進行了視覺以外的全面開發,使閱讀從單一的學習方式轉變為立體的生活方式,同時,努力使自己在圖書節期間的活動更接地氣。雨楓書館則舉辦“小說中女性的情感困境”“音樂與藝術”等主題活動,涵蓋了圖書欣賞、音樂表演、作者見面等多種形式,展臺還設置了油畫、書法和圍棋等體驗活動。
對于在本屆圖書節的亮相,兩家書店都很重視。在采訪過程中,相關負責人都表示,希望通過這次亮相,抓住向全國讀者展示自身特點和理念的機會,為自己的未來創造更多可能。
自信 政策利好頻頻
在采訪中,兩家實體書店的自信與從容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的實體書店開始放開手腳,敢于展示,對未來也有了更多的期許。在他們看來,實體書店發展已經走過了寒冬,現在春風拂面,而這一切都源于國家的利好政策。今年6月,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政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實體書店的發展規劃、網點建設、改革創新等諸多方面進行規劃,為實體書店發展注入了一支強心劑。2016年,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資金總額達到1800萬元,扶持實體書店數量達70至75個。
政策的利好使得實體書店煥發出新的活力,雨楓書館創始人許春雨對此深有感觸。不過,許春雨也表示,實體書店在借政策東風的同時也要增強造血能力:“雨楓書館將自己定位為可能生活的多維文化空間,將文化的多重體驗感融入書店建設中。”同時,雨楓書館還積極參與當地的文化發掘工作,比如舉辦“閱讀昌平”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許春雨看到了實體書店在經營模式探索上的更多可能。
字里行間書店負責人也表達了實體書店應主動求變的想法:“實體書店若想重新獲得發展的強勁生命力,必須順應新的消費趨勢,盡可能豐富書店除圖書交易以外的其他功能,成為同時提供閱讀環境、交流分享、角色互動、藝術賞鑒、創意禮品等多種文化產品或服務的復合式文化場所。”
北京市新華書店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實體書店經營理念和思路雖然很重要,但找準自身定位更重要。“實體書店應該挖掘潛力,加速轉型升級,將自己打造成為文化交流平臺。”他認為,書店的影響力不在于裝修風格,而是在于內部文化。“我們未來會加強用戶的O2O體驗,強化社區書店的作用。”
中國書店副總經理張曉東認為,實體書店定位準確了,就可以更好地在專業化方面下功夫。如中國書店之前舉辦的珍貴古籍展覽頗受好評,中國書店也希望在這方面有更多的動作,擴大這一優勢。
挑戰 與機遇并存
雖然在利好政策扶持下實體書店前途光明,但是現階段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張曉東認為,目前實體書店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依然存在,他以24小時書店為例:“午夜0點至早6點的客流量很小,然而這個時段的物料與人工成本相當高,這就需要更大的扶持力度。”
雖然實體書店的運營成本在提高,但是實體書店工作人員待遇卻不高。一直關注實體書店發展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賀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書店的工作人員工資基本在3000—6000元之間,這對于閱讀推廣工作來說是個硬傷:“因為較低的工資待遇使得書店營業員無暇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也因此在推廣閱讀的過程中,他們只能實現最基本的銷售溝通,而非理念引導。”因此,他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出臺一個書店從業人員的考核補貼辦法。
許春雨則認為,雨楓書館如果有更多資金與場地支持的話,其擴張速度會加快。她希望與其他企業合作,引入資本。“我們很早之前就制定了相應的計劃,只等待合適的機會實施。”
賀超認為,當前實體書店扶持面臨的困境之一就是渠道不同,不能及時了解最新的扶持政策和要求,而很多要求等知道時為時已晚。他建議可以舉辦相關的扶持政策的宣講會,哪怕是線上的溝通也是有效的幫助。“對實體書店的扶持實際還涉及實體書店的再淘汰問題,我們需要關注哪些書店是需要扶持的,哪些書店是不需要的。扶持款如果成為救濟款,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
盡管問題是不容忽視的,賀超卻認為,實體書店困難的背后蘊藏著巨大的機遇,書店會承載更多的服務內涵:“現在很多書店已成為一個文化平臺,獲得了讀者與社會的認可。未來會有更多的有個性的書店涌現出來,呈現給讀者不同的閱讀體驗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