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賓:中國新華書店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 張雅山(中)時代新媒體出版社副社長 孫立(右)主 持:《工人日報》記者 蘇墨
一種基因 貫穿發展80年
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紅色文化企業,新華書店從成立之初就肩負著革命重任?;仡櫺氯A書店的紅色發展史,張雅山在訪談現場打開了話匣子。“在整個戰爭時期、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新華書店為國家發展、為社會讀者的閱讀環境以及多層次文化需求的滿足,盡到了自己的綿薄之力。”
戰爭時期,面對一張張求知若渴的面孔,新華書店人一次次突破封鎖線,將書從一個根據地轉往另一個根據地。每一次的歷練造就了新華書店人的傳統——自我犧牲和艱苦創業的精神。“我們希望新一代新華書店人將這種精神傳遞下去,為民眾服務,為讀者服務。”作為新華書店人的一份子,張雅山的話慷慨激昂。
而今,這種紅色精神如同新華書店的遺傳基因,一代代傳遞到每一個新華書店人的血液中。他們不斷壯大發行隊伍、優化網店服務、創新服務模式,不斷滿足讀者日益增多的閱讀需求,新華書店正開啟著屬于自己的至美模式。
“新華書店一般都是大型綜合國有書店,立店目標之一就是滿足社會各階層讀者的需要。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個性化需求不斷增加,新華書店也在不斷改進,力爭做最美書店。我們新華書店把最美書店定義為‘最美形象、最美服務、最美員工、最美陳列’。‘四個最美’的有機整合,代表著新華書店的未來。”張雅山說道。
近七八年來,新華書店的店堂改造異常迅猛。深圳書城、江蘇鳳凰書城等大型書城,均成了當地的文化地標。從讀者需求出發,來設計店堂的陳列規模、服務方式、服務功能及服務的發展方向,這樣的理念為新華書店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期。
以果戈里書店為例,張雅山介紹,它將俄羅斯風情和東方文化進行了有機結合,把閱讀、體驗、藝術需求、社會交流的功能都集中在一個場所里,形成了一個真正的文化交流的核心地位。
兩種影像 書寫新華情
值得期待的是,即將迎來80華誕的新華書店,將推出一系列的活動。其中兩個活動備受讀者關注。
在訪談現場,張雅山透露,新華書店將與河北出版傳媒集團等共同合作,拍攝一部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新華書店》。紀錄片反映的是,新華書店從最初建立時只有5位老紅軍,跟隨黨的足跡、跟隨解放大軍的足跡、改革開放的足跡,從一個窯洞里創辦的新華書店,發展到今天枝繁葉茂,形成了今天的規模。“這是新華書店走過的光輝歷程,這一紀錄片將對新華書店的新華精神和發展宗旨進行全面展現。”張雅山介紹。
此外,新華書店還將聯合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對最美書店、新華人和新華情,借助視頻和文字資料,以口述歷史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時代新媒體出版社作為這一項目的技術支持,副社長孫立向與會者介紹了雙方合作的初衷。雙方展開這樣一次合作,目的是讓14萬乃至更多的新華書店員工,將這80年的發展歷程中發生的經典故事流傳下來,將這段歷史記載下來,從而被更多的人所傳承。
“我們希望在80年慶典的時候,借助這兩大活動把新華書店的歷史、新華書店人的風采、新華書店人的追求,通過這兩種方式進行充分展現,從而對社會和讀者做出承諾,督促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為讀者提供最貼心的服務。”張雅山如是說。
N種創新 順應閱讀潮流
經營電子閱讀器、電商平臺,運營讀者俱樂部,開展讀書朗誦會……如今的新華書店絕不僅僅是經營紙質出版物,還在經營一種新穎的閱讀方式。店堂經營作為傳統項目,一方面,在為讀者提供面對面交流的場所;另一方面,則已經開始嘗試提供其他閱讀體驗。張雅山介紹,每個省的新華書店集團,都有自己的電商平臺和門戶網站。四川新華文軒、江蘇鳳凰等在全國圖書電商平臺中就很有影響力。河南云書網不僅做線上線下的互動,還配備了近千輛汽車,把購書配送系統下沉到每個村莊,滿足農村讀者網購圖書派送到位的需求。
對于新華書店順應當下閱讀潮流的新做法,孫立拍手稱贊。他講道,隨著新技術的變化,全民閱讀的概念也在不斷延伸。
“我覺得在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一定要跟上形勢,不論碎片化閱讀,還是深度閱讀,都應該大力普及。”孫立的話引發了在場聽眾的陣陣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