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研究院研究員高春梅分析認為,移動互聯網給媒體傳播格局帶來顛覆性改變,新聞客戶端成為用戶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渠道。調查顯示,2015年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在手機網民中的滲透率達77.8%,比2014年提升6.8個百分點。具有高滲透率和自有平臺特性的新聞客戶端成為報紙跑馬圈地、爭奪移動互聯網入口的重要著力點。
現狀特點 傳統媒體突破局限, 尋求跨界合作
近兩年來,一些傳統紙媒在創辦新聞客戶端的過程中,開始突破自身局限,不再以一己之力謀求轉型,而是開展跨界合作,借政府、資本、技術等力量謀求長遠發展。
上海報業集團聯合金融機構弘毅投資、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以及互聯網公司小米科技、奇虎360及卓爾傳媒等推出“界面”新聞客戶端,發揮資本、技術之長補媒體之短。2015年10月,四川日報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封面傳媒”,攜手打造以“個性化定制”為特色的新型主流媒體,主打新聞客戶端。
隨著競爭的日益加劇,紙媒在推出新聞客戶端時,在自身定位、運營模式等方面越來越注重謀求差異化發展策略。
與人民日報、澎湃新聞、界面等幾家排在前列的紙媒新聞客戶端不同,《南方都市報》推出并讀新聞采用“新聞+社交+分成”模式,打出“全球首家‘讀者獲利’的新聞平臺”旗號,除了新聞推送功能,還把賣點放在讀者參與廣告分成上,改變傳統媒體廣告商業模式中的利益分配格局,將平臺所得廣告收入轉化為用戶的閱讀分成。“南方+”致力于打造“新聞+社交+服務+產業+N”的平臺,既為用戶創造新聞與資訊價值,也推動用戶一起創造信息與服務價值。“上游新聞”則著力于原創核心新聞,突出地域特色和服務性。
發展喜憂 市場“冰火兩重天”,整體影響力有待提升
從整體上看,報紙新聞客戶端呈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整體影響力有待提升。《中國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包括報紙新聞客戶端在內的231個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中,除人民日報、澎湃新聞、浙江新聞等少數幾個客戶端下載量達到千萬級甚至上億級之外,下載量在百萬級以上的新聞客戶端數量仍屬絕對少數。下載量達十萬級的新聞客戶端數量為15個,萬級為38個,而千級以下的新聞客戶端達167個,占總體的比重約為72%。
從新聞資訊類客戶端整體生態來看,商業網站新聞客戶端發力早,憑借資本及多年積累的網絡運營經驗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新聞客戶端市場份額,今日頭條、天天快報、一點資訊等聚合類新聞客戶端借助技術優勢迅速贏得用戶。
從目前的移動新聞客戶端市場格局來看,報紙新聞客戶端出頭者不多,雖然傳統紙媒也通過入駐商業網站新聞客戶端及聚合類新聞客戶端的方式擴大了報紙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但報紙新聞客戶端自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有待提升。
另外對大多數媒體而言,創辦新聞客戶端解決了媒體在移動互聯網空間的品牌延伸和“存在感”的問題,一些紙媒在積極探索可行的贏利模式。目前大多數新聞客戶端依靠資金投入來維持運營。探索出適合新聞客戶端發展的贏利模式,是報紙新聞客戶端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商業機構新聞客戶端需要解決的問題。
突圍之策 內容優勢要保障,服務意識要增強
報紙新聞客戶端如何進行差異化競爭?圍繞報紙新聞客戶端如何在紅海中實現傳播力、影響力、輿論引導力的全面提升,報告給出5個方面的建議。
內容優勢是報紙新聞客戶端的核心競爭力。優質內容是新聞客戶端吸引用戶的關鍵,對傳統紙媒來說,采編優勢是其他商業新聞客戶端所不具備的。此外,報紙新聞客戶端也應該在專業生產內容(PGC)和用戶生產內容(UGC)方面作出嘗試和努力。
深耕本地是地方報紙新聞客戶端生存之本。有競爭力、能夠面對全國市場的APP畢竟是少數,地方報紙新聞客戶端不妨深耕本地,有效黏住本地用戶,這也是一個不小的市場。
強化服務是報紙新聞客戶端的發展方向。報紙新聞客戶端需要打破傳統思維模式,不局限于新聞內容生產,而應強化服務,使新聞客戶端能夠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真正實現一端在手,便捷生活不愁。
平臺化是報紙新聞客戶端增強用戶黏性、探索贏利模式的重要途徑。連接是移動互聯網的本質,相對于傳統互聯網而言,移動互聯網不僅僅是迭代升級,而是具有顛覆性價值和意義。
個性化推薦是報紙新聞客戶端需要彌補的短板。傳統紙媒運營新聞客戶端,應該遵循移動終端的傳播規律,通過合作等方式,在生產優質原創內容的同時,注重根據用戶行為挖掘用戶需求,實現信息和用戶的精準匹配和個性化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