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印刷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問題,張紅梅創辦的陽光印網走在了潮流之巔,提供了一個生動的供給側改革的企業實踐樣本。
每100件淘寶網發出的包裹,就有一件的包裝來自陽光印網。名片、宣傳冊、紙袋以及所有帶有公司Logo的辦公用品和定制品,這就是陽光印網起家的主要產品。阿里巴巴、百度、滴滴、京東、蘇寧、美團等都是這家印刷和定制品電商的客戶。
訂購、設計、生產一站式采購,所有定制品全線低于市場價20%左右。陽光印網連接“需”方和“求”方,建立了一張全國網絡,整合超4000家的供應廠商,提供1500多個品類的服務,服務超20萬家中小企業和500家集團客戶。2015年陽光印網銷售總額接近5億元人民幣,3年內獲得A、B、C三輪融資,融資總額近5億人民幣。
因變而生 先行一步
學物理的張紅梅,進入到印刷行業,很快挖到第一桶金。但是,愛思考的她發現,印刷行業很散、很亂。每個小廠家只要抱著一個大客戶,它就活的挺滋潤,業內戲稱:“抱大金娃娃”。與此同時,又存在著大量客戶找不到好的供應商,而供應商又會遇到機器設備閑置情況。“抱大金娃娃,不是一個商業模式。我一直在想,印刷行業市場規模超級大,過萬億級的市場規模的行業,屈指可數。但是這樣大的一個市場,散亂境況,如何解決?”
張紅梅坦露自己的創業歷程:“在我從事印刷行業大概10年左右的時間,我實在覺得這個行業太需要變革了,需求方和供給端互相之間不能打通,價格又不透明,怎么辦?互聯網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
2011年,陽光印網成立。張紅梅堅信:打造一個便捷、透明、高效的互聯網印刷平臺,一定是一盤大有前景、大有可為的好生意。
可是,互聯網創業的道路并不好走。一開始,沒有人知道陽光印網是干什么的。幾乎所有的人的注意力都在2C的互聯網,沒有人對2B的產業互聯網化有興趣,找不到人,也找不到資金,張紅梅只能自己帶著創始團隊,艱難行走:“剛開始,一家家印刷小店“掃街式”跑業務。有一次,實在太累了,我在一家小店里坐下休息,結果被團隊看到了,當時自己真是很慚愧。”張紅梅知道,不做出一點點樣子來,資本不會關注,好的合作伙伴也不會加入。
2012年底,陽光印網的1.0版本上線。技術總監滿臉疲倦,帶著歉意的跟張紅梅說:“張總,系統搭建好了,路是走通了,但是我們只是修了一條爛泥路啊!”張紅梅說:“路通了就好,證明我們是對的,我們還會修高速公路的。”上線的第一個月銷售就達到了200萬。張紅梅知道,這只是個小小的開始。
堅守和努力沒有白費。陽光印網越做越大,開始進行第一輪融資。現任公司執行總裁李旸的加入,又讓陽光印網的創業團隊具備了互聯網和傳統印刷業的雙重基因。
敢于創新,愿意挑戰,不懼變化,贏來飛速發展,“陽光印網,因變而生,因變而成”。張紅梅這樣感慨。從2011年創業以來,陽光印網一直十倍速增長。
互聯網+印刷,造就“獨角獸”
說起陽光印網的成功,“企業級共享經濟”和陽光采購,是張紅梅總結的兩個核心競爭力。
隨著滴滴、優步的普及,普通消費者對“共享經濟”模式已不陌生,但何謂“企業級共享經濟”?
張紅梅說:“千萬個制造廠商就相當于出租車,需要采購的企業用戶就相當于等車的乘客,我們將他們全部匯集到陽光印網平臺上,平臺幫助工廠和企業用戶選擇調配資源,讓工廠的機器每時每刻都在運轉,讓采購客戶第一時間找到高質量、低成本的印刷品和服務,不必等待。充分調動存量資源,提高利用率,降低印刷成本,無論是工廠還是企業客戶都將得到最大的實惠。”
陽光印網,就好比企業定制品領域的“滴滴”。印刷業無訂單則不開機,訂單數不夠也不能開機,而印刷機購置成本又高,閑置則損失生產效率。“企業級共享經濟”正是針對這一痛點,通過互聯網實現資源調配。
張紅梅說,所謂的供給側,就是這邊提的需求,那邊生產端立即可以實現,就是去中間環節化。陽光印網做到了。“客戶端只要提出需求就行了,中間事情它不用管。而對于供應商端,就是工廠端,訂單是自動彈給它的,就象滴滴司機自動接單,我要不要搶這個單,我要不要接這個客戶,企業自主決定。當然陽光印網也對供應商進行篩選,給予信用評價,這樣有效實現需求端和供給端的連通。”
一家全國性互聯網公司,在做全國統一營銷活動時,營銷物料的采購成為難題。使用了陽光印網后,全國做活動,只要提前1天在陽光印網平臺上下單,第二天在全國所有的點,都能同時收到宣傳單,而且保質保量。
張紅梅還講了一個故事:一家印刷工廠本身技術過硬,各種印刷機器也非常先進,但因為原來合作的大客戶突然搬離了他們城市,訂單急劇降低,盈利情況很差。和陽光印網進行平臺對接后,接到全國各地大量生產訂單,提高了產能效率,工廠扭虧為盈。
“只要有過剩產能存在的行業,都會給共享經濟帶來重塑行業的機會。”張紅梅這樣說。
陽光印網的名字,是張紅梅自己取的。“創業伊始,好多人向我吐槽,陽光這個名字好土,為什么不起個更炫的名字?我說我很簡單,第一,我要名字讓人好記,第二,我有一個信念就是讓用戶能得到陽光透明的價格,能得到一個標準化的溫暖服務,同時陽光也應該照耀到供應商。作為用戶端和生產端的橋梁,我們要讓每一位陽光印網的使用者,都切實感受到最溫暖貼心的服務。”張紅梅把“陽光采購”定為企業基本戰略。
標準化、透明化、科學化和去人化,是實現陽光采購的法寶。利用互聯網技術,從定價、下單、設計、生產、質檢,到打包、出貨、物流、交貨,再到結算,采購全流程信息透明、標準明確。而且,陽光印網平臺還與企業的ERP和OA系統對接,實現真正的全流程去人化,確保“陽光”。
“陽光”采購,大勢所趨。不僅僅是互聯網用戶,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使用陽光印網。2016年5月份的數據統計中,張紅梅驚喜的發現,在國家提倡的“陽光采購”的號召下,一些國企央企也開始主動與陽光印網合作。“未來的市場真的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