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書店變少的原因有很多,如書價的居高不下,網絡購書的出現,全民閱讀風氣有待提高,城市房價野蠻提高等。面對這樣一種文化的消失,很多人都在不停的努力,都加入到了文化的保護站,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來挽留住這樣的文化風景。
讓人高興的是,政府有關部門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其實,有關部門一直在努力支持實體書店的發展。國家財政部決定2013年12月31日到2017年12月31日取消圖書批發零售環節的增值稅。這些政策出臺很有必要。但實體書店要發展,除了政府的支持外,也要自強。當前,網上購書獲得巨大發展,數據顯示,2014年網上書店出版物銷售額達到279.5億元,僅當當、京東、亞馬遜就銷售了124億元,比全國127家大型書城的銷售總額還多,網上書店的紅火,主要發揮了網絡購書的優勢,而實體書店要想發展,就要發揮實體優勢。
有的實體書店已經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為讀書人提供一個購書、閱讀、體驗的真實空間,如讓人們邊品茶邊看書,而咖啡與茶、餐飲、空間美學、沙龍活動等元素的加入,增加了人與書連接上的消費體驗。其實,在書店里可以營造出來的濃濃的書香意境和文化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喝咖啡、談事情、會朋友,可以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是吸引人的一個方法。另外,可以增加一些互動。比如,舉辦知名作者簽售活動,開展作者與讀者的交流活動,組織閱讀討論活動……這么做,不但會增加人氣,還會增加大家閱讀興趣,而這是網上購書難以做到的。
實體書店的發展,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能固守原來的經營之道。唯有如此,實體書店的文化風景才不會消失,才不會走進歷史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