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戰略對接近期有進一步深化的態勢。作為首家專注于中國和歐洲先進工業制造業投資的歐亞跨境私募基金,漢德資本駐慕尼黑管理合伙人海科·馮·德維茨(Heiko von Dewitz)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工業4.0時代帶來諸多投資機會,汽車、塑料、包裝業、電子、食品和醫藥等都成為主要受益行業。通過采用工業4.0等先進制造業概念并在全國貫徹實施,中國不僅有潛力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還有望躋身全球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
制造業正處巨大轉變階段
漢德資本設立于2015年3月,是歐亞首家專注于歐洲中等規模工業技術公司的增長型投資基金。今年1月,漢德資本聯合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及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9.25億歐元作價收購Onex公司旗下的德國克勞斯瑪菲集團,成為該基金設立后作出的第一筆投資。克勞斯瑪菲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優質塑料和橡膠加工機械設備生產制造商。
本周一,漢德資本二度出手,宣布1億歐元收購意大利的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25.490, 0.00, 0.00%)機械手臂末端抓手供貨商Gimatic的大部分股權。Gimatic成立于1985年,為來自汽車、塑料、電子、食品、醫藥等行業的國際領先終端客戶及一級供貨商,研發和制造先進的氣動和機電抓手組件及解決方案,是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系統的關鍵子系統和推進者。
資料顯示,過去三年Gimatic的復合年收入增速為20%。2015年,該公司約八成收益來自歐洲本土,特別是德國及意大利,同期來自亞洲的收入占比不足一成。在漢德看來,這家公司在亞洲這個全球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和自動化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
漢德表示,全球制造業正處于對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應用的巨大轉變階段,這進一步鞏固了Gimatic龐大的增長潛力。該市場規模有望在未來五年內擴大近一倍。亞洲工業基礎設施的發展、經濟的快速增長、高昂的人力成本及對提升生產效率的需求均有助行業的發展。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產值為360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2%,同期中國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4%,成為這一市場在全球范圍內最大的增長動力。
工業4.0蘊藏諸多投資機會
海科·馮·德維茨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漢德資本旨在投資歐洲領先的工業技術公司并幫助其發展全球,尤其是中國市場的業務。在該投資契約范疇內,可能會有選擇性地考慮對被投歐洲公司和其中國戰略伙伴共同建立的合資企業作出投資。
海科·馮·德維茨表示,漢德在挑選投資標的上青睞擁有高附加值、經過驗證、具備創新能力且擁有良好管理水平的公司,此外是否處于行業領先地位且擁有顯著的提升潛力也是考量標準之一,尤其是對亞洲的公司。漢德主要關注五個行業:智能生產、高端系統和配件、先進材料、醫療器械、環保和環境效率提升。
對于工業4.0時代的主要投資機會,海科·馮·德維茨認為主要受益的行業包括汽車、塑料、包裝業、電子、食品和醫藥等。他指出,工業4.0概念中主要的使能技術(enabling technology)包括傳感器及傳感器相關的應用、高級控制子系統、機器視覺系統、大數據集成及數據倉庫解決方案、制造執行系統以及自適應和協作機器人系統。
關注創新能力建設
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同年10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時,中德兩國宣布,將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共同推動新工業革命和業態。
本周,伴隨著默克爾的第九次訪華之旅,中德雙方在先進制造業上的對接有望進一步深化。那么,這種“對接”會在哪些領域,以哪種方式實現?又會給中國和德國企業分別帶來哪些機會?
對此海科·馮·德維茨表示,中德兩國的對接將體現在很多行業中,包括汽車、塑料、包裝業、電子、食品和醫藥行業。此外,德國企業還能為中國提供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如機械電子工程和機械制造業相關的技能、應用和解決方案等。
海科·馮·德維茨認為,作為傳統的制造業大國,通過采用如工業4.0類的先進制造業概念,并在全國進行貫徹實施,中國不僅有潛力能發展成全球最大的市場,還有望成為全球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之一。但想充分把握發展機遇,中國必須轉變觀念,由單一提升生產力和產量,以實現低成本量化生產的目標轉變為對高質量的追求,同時關注創新能力建設,并通過差異化發展來實現價值提升。這個轉變過程需要長期的投入和結構性改革的支持,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