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圖書公司張世軍:不要小看書店店員,其實這也是個很有技術門檻的工作。一個好的書店營業員與讀者要有溝通和交流,要熟悉自己領域的圖書,能給讀者專業性的指導。
鐘書閣賈曉凈:近年來,鐘書閣面臨著店員年齡結構調整,但是,給出高于市場價1000元的工資,還是難以招到一名好的店員。
半層書店趙琦:希望政府能在大學生就業方面提供一些政策,比方說給年輕人提供一些租房補貼,引導他們進書店工作。
“在我看來,包裝成書店的樣子刷存在感的場所可能并不如以圖書為主營業務的書店來得更有意義。作為書店,至少應該有大半的收入來自圖書銷售,才不愧為一家書店。”作為獨立書店代表,半層書店合伙人趙琦的一席話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贊同。上海市新聞出版局近日邀請3家實體書店負責人,就當下書店經營現狀、困難以及書店未來的發展作交流與探討。
說規劃
更青睞以圖書為核心的經營模式
趙琦說,去年5月她和另外一個合伙人開了半層書店,起初全憑個人興趣,運營中才發現開書店并不容易,也慢慢對書店有了更深的思考。“我把目前上海的書店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書為特色的生活方式,一類才是比較傳統、專業的書店。上海作為魔都,小資生活方式盛行,前者的經營模式無可厚非,但是半層更青睞于做一家傳統書店,只想在書的方面做更加深入的挖掘。”
半層書店店面不大,250平方米,上下兩層,提供5000余種1萬多冊圖書,以藝術、設計、建筑和城市文化領域的書籍為主,同時展示、銷售一些創意設計作品。目前,圖書經營所得占全部收入的70%以上,今年有望實現收支平衡。趙琦說,不排斥書店今后會開展一些和書店品牌、圖書文化密切相關的業務,但無論將來如何發展,半層書店的核心還是提供最好的紙質書。
與年輕的獨立書店相比,兩家已是品牌實體書店的上海圖書公司和鐘書閣圖書銷售都占到了主營業務的90%以上。上海圖書公司副總經理張世軍用具體數據說話:2014年,上圖圖書部分銷售5452萬元,占主營業務的92%;2015年,圖書銷售5692萬元,占主營業務的94.8%。他說,這些年上圖走專、精、特的發展道路,在國學、文博、藝術、社科等細分市場精耕細作,旗下藝術書店在藝術類單體書店中已連續幾年銷量排名第一,古籍書店也是聲名遠播。“鐘書閣之所以被稱為‘最美的書店’,除了環境美,還有書品美,選書的質量和品質經得起讀者的考驗,而環境美的本意也是為了把讀者吸引進書店。”鐘書閣經理賈曉凈如是說。
談困境
專業人才難求是目前最大困難
不過,張世軍也坦言,主營業務僅能維持正常開支,書店用于硬件改造、人才培養的資金投入能力明顯不足。
“不要小看書店店員,其實這也是個很有技術門檻的工作。一個好的書店營業員與讀者要有溝通和交流,要熟悉自己領域的圖書,能給讀者專業性的指導。”張世軍說,盡管資金上存在短板,上圖還是會在“十三五”期間加大對數字化轉型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投入。“我們已經制定了一個詳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其中,對人才培養有專項計劃,包括培訓教材編寫、課程設置、師資聘請等,并有專門部門執行。”
好店員難求,兩家民營書店也是頗有同感。賈曉凈介紹,鐘書閣原來較多聘用新華書店退休的員工,看重的就是國企店員有著較高的專業素質。近年來,鐘書閣面臨著店員年齡結構調整,但是,給出高于市場價1000元的工資,還是難以招到一名好的店員。趙琦則給出建議,她希望政府能在大學生就業方面提供一些政策,比方說給年輕人提供一些租房補貼,引導他們進書店工作。
整整兩個小時的座談,上海市新聞出版局進行了全程記錄,該局相關人員表示,這樣的座談還將繼續做幾期,希望能摸清上海實體書店經營發展的真實狀況,幫助實體書店健康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