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作為論壇主持人、主辦方代表,北京文化安全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北京印刷學院副校長王關義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文化軟實力時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如果我們的小孩都喜歡奧特曼,中小學生都喜歡哈利·波特,高中生、大學生都喜歡日本的動漫,年輕的家庭主婦都喜歡韓劇,那我們就到了文化不自信的非常極端的地步。沒有文化自信,就會覺得外國的什么東西都好。所以,文化自信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基礎。”
韓國搶注端午節,美國出品電影《花木蘭》《功夫熊貓》……中國的歷史文化資源成為國外文化產業資源,相關事件一再引起國人熱議,甚至被寫入高考試卷。對這些文化現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校長李小牧分析道:“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最重要的是你有多少將你的文化資源或者別人的文化資源加工成文化產品甚至是文化貿易品的能力。”他認為,文化具有“發展性”特點,不發展的文化是不安全的文化,不開放的文化是不安全的文化。
電視劇《歡樂頌》受到“80后”“90后”的喜愛,非洲人喜歡看中國“家長里短”類的電視劇……對這些文化現象,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在論壇上一一進行了剖析。他幽默的解讀,讓觀眾席上不時傳來陣陣笑聲。他提出,“文化安全的核心問題是要做到‘一信一服’,即對內讓人民相信,對外讓人心悅誠服。要讓人信服,就要對文化傳播的策略、路徑進行調整。”他以電影為例說,中國是文化消費大國、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好萊塢電影進軍中國時必然要加上中國文化元素,否則就很難維持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如《變形金剛4》里面的商業廣告全部植入中國的產品,在片中,李冰冰喝的是怡寶礦泉水,男二號在電梯里喝著伊利舒化奶,最絕的是,制造變形金剛的科學家一打開冰箱門,里面有個塑料袋,上有3個字‘周黑鴨’,以至于觀眾都笑場了。”他總結說,提升文化軟實力既要高思在云,也要腳踏實地。
壇舉辦時,澳大利亞科廷大學邁克·金教授恰巧來中國訪問,他不僅帶來了自己的新書《文化和創意產業在中國》,也帶來了澳大利亞文化產業的最新動態。他在演講中稱“中國最流行的電視節目”《非誠勿擾》(現更名為《緣來非誠勿擾》)會講故事。他說,婚戀交友節目模式最早來自澳大利亞電視節目《Taken Out》(約唄),后來該節目版權賣到了多個國家,再后來中國的江蘇衛視推出了《非誠勿擾》,并將這個節目賣回了澳大利亞,節目受到當地人熱捧。“為什么會這么成功?因為它講了一個很好的故事。”北京市委前線雜志社編輯部主任魏曄玲也舉了一個講故事的典范——第一屆中國新聞獎獲獎通訊《商業部長買鞋上當記》,“這則新聞至今還被傳媒人津津樂道,就是因為記者善于講故事”。
“文化軟實力的培育需要文火慢燉,久久為功。”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馬國倉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馬國倉在演講中提出了做強中國文化需要注重的八大問題:認識要上去、產業要發展、精品要跟上、人才要重視、視野要全球、服務要完善、消費要倡導、改革要深化。他認為,文化產業強,文化才能安全。隨著“十三五”期間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文化發展的經營壁壘與專業邊界將會被逐漸打破,并購重組將成為趨勢,文化產業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