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家書屋之書緣》電影開機儀式舉辦的同期,山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在山東諸城舉行了全省農家書屋和鄉村閱讀工程工作會議,部署了建設多功能社區農家書屋等6項重點工作。除了抓好出版物補充更新、加大農家書屋管理員隊伍建設力度等常規工作外,農家書屋提檔升級還有哪些需要突破的重點?山東省如何推進這項工作?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融入基層文化服務中心
目前,山東省正加速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自2016年起,山東省實施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預計到2018年年底,全省將全面建成1.2萬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到2020年創建一批農村示范社區。“農家書屋建設,必須緊跟、融入這一發展大勢,合理優化布局。”山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鐘華表示。
泰安市岱岳區的粥店街道粥店社區農家書屋管理員王慶臣,曾在大隊圖書室、街道圖書室當管理員,與圖書打了40多年交道。讓退休后回到社區農家書屋工作的他感到欣慰的是,納入文化服務中心的社區農家書屋,閱讀環境越來越好,圖書越來越豐富。
自2015年以來,泰安市岱岳區242家文化大院已經改造提升為文化服務中心。利用中心建設的契機,岱岳區進一步確保了農家書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僅2015年,就爭取資金40萬元,為部分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配置了電腦等設備,為180個農家書屋更新了4萬余冊圖書。
泰安市岱岳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馮力告訴記者,在融入文化服務中心后,當地農家書屋工作也有所突破。在圖書更新方面,實現了群眾“點”書。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層次的農民,岱岳區將圖書目錄分發到各鄉鎮(街道)、村(社區),積極征求當地農民意見,按照群眾的“點菜單”,精心挑選適合農民閱讀、適用農業生產、適應農村發展的三大類圖書。與此同時,岱岳區還獲得了一定的圖書配送專項資金,書屋內設置岱岳作家專柜,群眾可以認識身邊的作家,讀身邊的書,增強了讀書的感染力以及對岱岳鄉土文化的情感。
在開放時間上,針對不同人群工作、學習的特點,農家書屋也實現了合理開放、靈活設置。為方便讀者借書,粥店社區農家書屋全天候開放,王慶臣就住在文化服務中心,每天與4萬余冊圖書為伴。“有人借書是好事,我愿意為他們當好服務員。”王慶臣說。
對接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
目前,濰坊、東營、威海等市的一些縣(市、區),探索試行了總分館和“一卡通”管理機制,逐步實現了縣域內出版物資源共享。“這既符合國家倡導推行的城鄉一體化服務發展方向,又較好地破解了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更新緩慢等問題。下一步,山東各地都要積極推廣這一模式。”鐘華表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東營市從2013年開始,探索以市圖書館為中心、各縣區圖書館為總館、鄉鎮(街道)圖書館為分館、農家書屋和社區書屋為服務點的圖書館總分館制管理模式。目前,東營市已在各個縣區圖書館設立了總館,在全市40個鄉鎮(街道)圖書館設立了分館,在21個農村社區書屋設立了服務點,實現了縣、鄉和部分社區書屋圖書資源的互聯互通和通借通還。
總分館制正在向農家書屋進一步延伸。東營市文廣新局局長劉同舜告訴記者,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的原則,今年3月起,東營市在全市選擇100個農家書屋進行試點,建立農家書屋圖書自動化管理系統,與公共圖書館業務管理系統互聯互通,實現紙質資源的通借通還和數字資源的共享共用。在管理運行方式上,采取統一系統平臺、業務規范、資源共享、集中管理、圖書配送、補充更新與培訓考核的“七統一”模式。目前這項工作正由各縣區負責落實。
“在推進城鄉圖書資源共建共享和一體化服務進程中,要及時組織圖書館專業管理人員對農家書屋管理員進行培訓,確保總分館體系和通借通還服務平臺有序推進和正常運轉。”鐘華說。
借力影視與活動推廣書屋
在農家書屋建設管理和使用過程中,各地因地制宜、積極創新,探索出了很多新模式。例如,榮成等市(縣)把農家書屋與廣播“村村通”工程結合起來,創建了“有聲農家書屋”。通過多種形式的創新探索,農家書屋的服務質量有較大提高。
有好形式還要進行配套的宣傳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深入民心。目前,由濰坊市文廣新局推進策劃的《農家書屋之書緣》電影的拍攝,就是一個面向大眾進行宣傳的創新方式。
在電影開拍前,記者采訪了這部電影的編劇達庸。達庸告訴記者,最初打動他的是濰坊遠近聞名的寶德書院。在濰坊下轄的高密市,鄉村教師李濟遠、單美華夫婦將自家的房屋騰出來,購置書籍開辦寶德書院,免費向孩子們開放。近3年時間里,書院已由最初單純的圖書借閱室,發展成為教授國學、書法、音樂、繪畫、體育的課堂。在達庸看來,這個民間發起創辦的書屋帶動了濰坊當地的農家書屋工作。不管是數字農家書屋,還是拿一本、留一本的“鳥巢書屋”項目,隨著當地農家書屋建設和服務逐漸提檔升級,書屋的利用率也在不斷提高。
“在采風過程中,我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隨著素材越來越多,制片方最初拍攝微電影的想法,也轉變成拍攝一部數字電影。”達庸說,為創作劇本,自己深入農家書屋進行體驗,通過與書屋管理員座談并進行調研,在電影開拍前,劇本已經改了六七稿。“農家書屋作為一個有效載體,對于鄉村文化、鄉村文明的提升和振興,起了很大作用。希望這部電影既能有意義也能有意思,對農家書屋這一文化惠民工程進行客觀積極的詮釋。”達庸說。
舉辦活動既是農家書屋發揮作用的好方式,也是向群眾宣傳介紹書屋的有效措施。近年來,山東各地農家書屋相繼組織開展了“農民讀書月”“關愛特殊人群·農家書屋伴你行”等系列活動,提升了農家書屋使用的經常化、規范化水平,推動了“齊魯農家沁書香”鄉村閱讀活動與全民閱讀活動的深入融合。特別是各地利用農家書屋場所和出版物資源,開展的“儒學大講堂”、“主題讀書征文”展評、“四點半學校”等富有地域特色的閱讀活動,以及書畫、詩歌、科普、保健知識講座等活動,深受讀者歡迎。“我們必須把工作重心放在最大限度地發揮農家書屋功能作用上,與全民閱讀活動緊密融合,著力推進鄉村閱讀活動深入發展。”鐘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