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子書還是以團體市場購買為主,機構用戶貢獻了臺灣電子書收益的70%。”這是臺灣電子書協會理事長、凌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洋助在2016全國新聞出版單位數字出版工作交流會上透露的數據。雖然通過機構用戶買單,讓讀者能夠免費閱讀電子書,從而培養電子書閱讀習慣并購買電子書是一種常見的電子書銷售模式,但目前臺灣電子書個人市場依然非常嚴峻。
從電子書整體銷售數字來看,臺灣電子書銷售不到整個出版產值的2%。在個人市場,銷售模式以買斷制、飽讀制為主。其中買斷制的電子書多以紙書價格的7折銷售。雖然價格降低,但由于臺灣讀者習慣免費閱讀,因此這樣的模式收入依然有限。與電子書相比,讀者對于電子雜志的接受度明顯更高,因為電子雜志可以通過加入多媒體來更好地吸引讀者。
賴洋助表示,技術發展及簡繁文字用法越來越一致,使得內容的強化成為未來臺灣數字出版發展的重點方向。此外,電子書搭配按需印刷,以及精品電子書的打造,將成為數字出版業的獲利模式。
由于電子書具有紙書無法達到的傳播便利性特點,加之臺灣數字市場規模有限,發展數字出版還要走出去。以凌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其HyRead電子書平臺目前在港澳地區大學圖書館使用率超過9成。公司目前正在向東南亞市場前進。
凌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位內容部總監黃榮華經過調研發現,雖然東南亞地區華人最多的國家是泰國,但泰國的中文市場并沒有像其他國家那么好。馬來西亞華人占比大概在20%左右,也是目前臺版書銷售最多的國家。新加坡的母語是馬來西亞語和英語,市場較難打開。最熱衷學習中文的國家其實是印度,這值得出版機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