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北新云網”O2O多元服務文化生態圈是基于什么樣的思考?
■在文化產業里,圖書行業雖然技術含量不高,但由于產業鏈寬且長,更靠近市場,更易跨界和跨區域經營等原因,在互聯網的支持下,未來圖書行業的經營發展將與多元業態進行融合,甚至會向金融、科技方面進行更廣泛的融合發展,以圖書為基礎的多元文化產業將極有可能最先引領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北京發行集團構建的“北新云網”O2O多元服務文化生態圈,就希望在這些方面有所突破。
□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北新云網”O2O多元服務文化生態圈嗎?
■“北新云網”是北京發行集團依托“互聯網+”“移動應用+”“廣播發射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科技,導入社交化、分眾化、精準化等新的傳媒理念,背靠集團所屬100余家新華書店、中國書店、外文書店實體店面及物流集散、圖書出版發行、品牌美譽等優勢資源,改革傳統發行的功能結構和形態模式,拓展跨界融合,大力推進轉型升級,建設的集出版物發行、旅游、教育、票務、金融、超市購物、影劇院線、境外電商、新媒體發布、視頻播放、移動應用為一體的O2O多元服務文化生態圈。
“北新云網”在總體規劃上將完成多元文化生活服務體系、全渠道O2O商業運營網絡體系、現代物流支撐體系三大體系建設。首期上線的“北新網”“北新讀書”,將成為開啟北京發行集團“云時代”的拳頭產品。
□那“北新網”與“北新讀書”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
■“北新網”(bxmedia.net)作為面向百姓的多元文化生活服務平臺,致力于打造以圖書消費為主,以圍繞首都百姓生活關聯的日常消費品為品種主線,提供多元文化生活服務,建立文化消費、生活服務及在線金融為一體的多元業態線上業務集群。業務涵蓋有圖書、多元產品銷售、線上線下O2O消費、圖書批發、圖書館配業務、課本征訂發行、數字出版發行、生活服務、移動應用等領域。
“北新讀書”(news.bxmedia.net)是國內第一個集圖文、視頻、音頻于一體的多媒體圖書資訊平臺,平臺每天更新數百種最新出版的圖書信息,并由專業書評人、閱讀推廣人、節目制作人組成團隊,遴選書中精華,制作原創圖文欄目和視頻、音頻節目,每日推送。
□對每一種新產品,經營者都會關注它的盈利模式。您覺得“北新云網”主要靠什么盈利?
■“北新云網”將改變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單一化盈利模式,由產品主導向服務主導過渡。未來“北新云網”將構建六大盈利業務板塊:
一是多業態的商業化運營。依托圖書主線銷售,融合多元化產品經營,結合網點布局及“北新網”電商平臺,拓展社區文化服務和生活服務的綜合服務點,銷售實體圖書、圖書衍生品、音像制品、文化用品、數碼產品以及專屬資源產品。逐步將產品線和業務板塊擴充至旅游、教育、金融、醫療、生活等在線業務領域。二是多媒體服務運營。以書為軸,整合行業資訊,建設自媒體制播業務。提供各領域影音制作以及頻道租賃、買賣;錄制圖書類節目,輸出至各電視、網絡播出平臺,激發粉絲經濟,為多元服務引流。三是資本運作與產業融合。實現資本帶動下的產業倍增。四是專業服務與數據經營。著力云圖書技術服務與產品信息標準化數據的商業開發,為圖書發行企業的互聯網化、物聯網化部署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撐和組合式解決方案。五是文化內容的生產制作。依托線上線下發行渠道,提供按需出版個性化服務,使個人出書成為可能。同時通過整合各行業專屬資源,合作開發圖書及圖書文化衍生產品。六是廣告產業服務。
□“北新網”除圖書以外,還將介入多元產品與服務的線上業務。那么,與其他綜合性大型網站和專業網站相比,“北新網”的優勢又在哪里?如何實現差異化經營?
■與一些互聯網企業的“大鱷”或“巨頭”相比,雖然我們在云平臺上的起步較晚,但卻有獨有優勢。一是北京發行集團擁有產業基礎,特別是圖書出版發行的龐大產業資源作為云技術服務的后臺支撐。二是擁有實體連鎖店,有助于構筑線上線下立體經營空間。三是我們的云技術服務平臺,擁有一般網站不具備的多媒體視頻播放技術,拉近了虛擬空間和實體空間的距離,強化了在途、在崗和在家隨時都可以進行互動的參與體驗。四是通過云平臺上的技術力量,將一批國有專控資源的國企團隊和一批民營品牌、甚至外國知名企業專控的資源,引入到我們的網站平臺,強化了我們的市場核心競爭力。
□我們發現,“北新云網”今后發展的業務范圍除了與上述互聯網大牌企業,也同出版社或媒體網站的部分功能,以及全國省域圖書市場,甚至北京發行集團自身的實體書店經營有所交集,您能談談如何處理好與它們之間的競爭關系嗎?
■“北新讀書”作為一個多媒體圖書資訊平臺,依托北京發行集團強大的圖書物流集散中心,擁有發行企業數據多以及北京大書城對市場敏感和數據具代表性的優勢。同時,利用首都高校和出版社云集的優勢培植場外閱讀隊伍,利用他們的“火眼金睛”,發現、推薦好書。
關于開發全國市場,還沒有更多考慮。全國市場太大,北京一定是我們的主陣地。如果我們把北京市場做好了,有可能會尋找一些重點大城市進行試點,而且不一定是進入書店,商場也可以考慮,比如萬達廣場、商貿中心、百貨公司等,但主要是提供云技術和電商服務的輸出,不與他們的實體店鋪爭線下業務。比如2萬平方米的商場,我們提供1000~2000萬元的標配技術服務,共同分享線上的增值業務收益。另外,我們今后也可能進入農村市場,比如益民書屋等,按10萬~20萬元的技術標配,把電商平臺引入農村。
對于如何避免自家網上書店和實體書店自相競爭、自相打價格戰的問題,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錯位經營。一是可以采取“線上品種齊全,線下精品突出”的策略。因為目前全國一年出版圖書40多萬種,即使北京圖書大廈都擺滿了,也只能陳列出版一年的新書,而且北京圖書大廈陳列的這40萬種新書中,如果有20萬種不動銷,就會占資金、占地盤。二是“線下新書,線上老書”。線下以銷售出版1~2年的新書為主,線上可以主推已經出版了3~10年的圖書。
說到價格的問題,據我了解,目前英國的網站圖書銷售價格和實體書店銷售價格是一樣的,美國網站價格不能低于實體書店的5%,而中國的網站售書價格則有點混亂,缺少規矩制約。目前,線上銷售要考慮價格優勢,就會影響盈利,我們現在的辦法是控制好尺度,找到合適的平衡點。當前,網上銷售很難盈利,但從銷售營銷學的角度分析,網站經營達到一定規模,就不怕虧損。因為網上銷售比線下銷售資金到賬快,這些提前到賬的資金可以用來替代銀行的某些服務功能,起到半金融產品的作用。目前,我們的網上銷售由于數量和規模有限,所以采取的仍是保本原則。同時,一些稀缺的重要的書、緊缺的社科書、專業書等,則不進行打折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