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掃描關注
    紙引未來網公眾號

    紙引百科-訂閱號
  • 紙引未來網紙張產業鏈大數據平臺-客服QQ
    客服QQ:1708923858
    客服QQ:3620323674
    客服QQ:401369780
    客服電話:020-82025252
  • 020-82025252
  • 查看抖音

    抖音掃碼關注

  • 掌上紙引未來

    微信掃碼

    紙引百科-手機版首頁

    手機版

    紙引百科-紙引行情

    紙引行情

    紙引百科-紙引匯采

    紙引匯采

    紙引百科-智慧熊

    智慧熊

 積分商城 商務中心 |
紙引未來網
快速找貨
紙引未來網-智慧熊小程序

紙引行情-小程序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印刷新聞 ? 正文

供給側結構調整的三種偏向亟待扭轉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4-22??來源:互聯網??作者:紙引未來
核心提示:
對供給側結構調整需要全面解讀,精準解讀,而不能過度解讀。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曉蕾文章指出,要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今年就必須見成效,這是供給側結構調整最大的意義和最務實的目標。在現有供給結構下總需求三大驅動力都存在下行壓力,但加大總需求的新供給結構調整也有很大空間,對經濟下行壓力有直接對沖作用。相關政策更務實、更接地氣,方有可能理順產業結構,實現經濟轉型,而不能再次讓調結構為穩增長讓路,以致錯失調整的良機。

    供給側的結構調整,作為解決深層次矛盾的新提法,被學界和各類研究機構翻來覆去各自解讀,有學院派從字面到字面的簡單解讀,也有不以為然認為“沒新意”的。文章認為,要切實達到結構調整的目的,眼下亟須從三方面去認識,然后去適應,由此引領供給側結構調整,達到這個新提法既定的目標。      最要緊的,是不能過度解讀供給側結構調整。說過度解讀,就是把上世紀80年代美國供給學派的供給經濟學等同于當下中國的供給側結構調整。若是因為都有“供給”一詞就把兩者聯系起來,未免過于牽強附會。實際上,美國的供給學派是宏觀概念,中國的供給側結構調整的“結構”決定了是中觀概念,如果從具體的企業著手,那么調整就意味著是微觀行為。因而,以筆者之見,供給側結構調整并非一個思路縝密的學派和邏輯嚴謹的重大理論發現,更應理解為是一個老問題的新提法。同時用今年政府經濟工作五大任務的方式,改變過去結構調整是“長期戰略”的觀點,使結構調整變成“當期任務”,而不能借口“長期戰略”無限期地推遲。千里之行也要始于足下,五大任務的安排,要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今年就必須見成效,這是“供給側結構調整”新提法最大的意義和最務實的目標,也是“新提法”與過去的一些抽象提法的不同之處,更是與美國供給學派最大的不同。      供給側結構調整更需要全面解讀。據筆者所知,視新提法為“沒新意”而不以為然者大有人在。除了結構調整已是十數年的話題,供給側改革不可能藥到病除以外,更重要的是,一般認為“結構調整”就意味著經濟下行,而穩增長是硬指標,所以最終總是“調結構”為“穩增長”讓路,加上“供給側”措辭的結構調整想來也不會例外。實際上,供給側結構調整的新意就在于要改變過去那樣導致沒有意愿調整的單邊理解,強調從兩方面來理解并且都有所作為。由于“不合理的供給側結構的調整”,必定會帶來經濟下行的壓力,所以“形成新的合理的供給側結構”就非得同步推進不可,這不光對平衡當期經濟下行有重要作用,也能形成經濟長期持續增長的新動力。短期內,今年五大任務中的“一降一補”就是希望通過降低企業稅收,保持非產能過剩企業的競爭力,提升重點被調整的第二產業穩定增長的能力;通過補短板,加大農業水利建設投資,改善偏遠地區的信息系統,加強中西部一些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棚戶區改造,等等,這都會增加當期有效投資,一定程度上能夠平衡“三去”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      從根本上來說,在現有供給側結構下總需求層面的三大驅動力都存在下行壓力,但是加大總需求的新供給側結構調整也有很大空間,加大三大需求的新供給力度,對平衡三大驅動力下降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有直接對沖作用。比如,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替代加工出口貿易;增加品牌產品供給提高消費在GDP中的貢獻,增加生產性和生活型的服務產品供給提高服務消費在消費中比例,提高服務消費在GDP中的比例;新出口產品結構和新消費產品結構的改善,拉動對新供給領域的投資也是對投資的有效增量等等。總需求三方面的新供給能創造有效的新需求,是比用短期刺激政策更積極的穩增長舉措。可見,牢牢把握經濟長期增長更大的主動性,全面解讀供給側結構調整,以創新合理的供給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才是長治久安地“穩增長”的硬道理。      “去產能”實際上是去現在的產量,但是去哪些企業的產量應要有明確標準。另外,去產能鼓勵重組代替破產。誰來重組?去產能的重組,只接受人員不接受產量,結果可能增加成本利潤下降,民營企業一般不會加入,國有企業若加入會否再陷入上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前的困境。因此,供給側結構調整需要精準解讀。既要減能增效,又不能掣肘企業和行業的長遠發展,務必要求更精準的設計和創新“去產能”的政策和方式。      “去庫存”是針對房地產空置率提出的調整任務。房地產庫存主要在三、四線城市,去庫存需在當地創造就業和發展機會,吸引更多愿意到當地發展的群體,創造住房需求;或配套養老設施,吸引年輕時離鄉背井到外地發展的鄉親回來居家養老。如此而言,對三、四線城市去房地產庫存必須要有精準的“去庫存”的政策,才能精準去庫存。      “去杠桿”是針對高企業負債率的調整。之所以把調整高企業負債率納入供給側結構調整范疇,主要原因可能是負債結構的調整方式,主流觀點是把銀行貸款和債券融資轉變為股權融資,把間接融資轉化為直接融資,從這個意義上說,“去杠桿”就變成調整融資結構。高負債確實有風險,但風險產生后不會消失,把負債轉化為股權,只能說是轉移風險,而且轉移過程還會產生新風險。因而,把債權轉化為股權,企業改善經營,股東利益不受到損害,這是首要條件。如果不能精準設計解決方案,“去杠桿”可能產生更多風險。同時要找到債務風險擴張的源頭,厘清這些問題,從根本上化解債務風險。      文章最后表示,綜上所述,正確解讀供給側結構調整,使我們的政策更務實、更接地氣,方有可能理順產業結構,實現經濟轉型,而再不能像過去那樣,再次讓調結構為穩增長讓路,以致錯失調整的良機。
?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