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掃描關注
    紙引未來網公眾號

    紙引百科-訂閱號
  • 紙引未來網紙張產業鏈大數據平臺-客服QQ
    客服QQ:1708923858
    客服QQ:3620323674
    客服QQ:401369780
    客服電話:020-82025252
  • 020-82025252
  • 查看抖音

    利紅系統

    抖音掃碼關注

  • 掌上紙引未來

    微信掃碼

    紙引百科-手機版首頁

    手機版

    紙引百科-紙引行情

    紙引行情

    紙引百科-紙引匯采

    紙引匯采

    紙引百科-利紅系統

    利紅系統

 積分商城 商務中心 |
紙引未來網
快速找貨
紙引未來網-利紅系統

紙引行情-小程序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印刷新聞 ? 正文

電子閱讀讓我們丟了什么?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24??來源:互聯網??作者:紙引未來
核心提示:
互聯網時代,人們已經越來越依賴電子媒介,很多人都習慣在電腦、手機、電子閱讀器等層出不窮的電子終端上瀏覽新聞、閱讀書籍。這種方式增加了知識的易得性、存儲性,但同樣有所失。

  首先,閱讀文本沒有物質屬性,給一些人造成了失落感。德國哲學家本雅明曾指出,“現代感知媒介的變化可以理解為韻味的衰竭”。讀書曾是一種美好的活動,訴諸人的觸覺,給人以穩定感,電子文本缺乏物質性,在大規模復制后,其“韻味”已消失殆盡,因而這種體驗不會再發生。

  其次,知識形態變得“碎片化”。書籍的偉大,是因為它賦予人類以理性,知識就包含在圖書館書冊的光影之中。讀書,被認為是一個縱向積累的過程,一種思維邏輯的訓練;但電子閱讀卻與之相差較遠,很容易被轉為隨意的、“蒙太奇”式的瀏覽,阻礙人們向深處探索,理性的思維由此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因此,筆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紙閱讀帶給我們的時間觀、秩序和理性,正被電子閱讀的即時、無序和非理性所取代。

  人們早已感受到這種文化的后果。面對當代人的境況,技術給予了一些回答,許多和紙有類似感覺的電子閱讀器不斷面世,試圖恢復電子閱讀所失去的那種物質感和穩定性。

  比爾·蓋茨說:“在電腦上閱讀仍然遠遠比不上在紙上閱讀,即使是我,有高級的顯示器,熱衷于引領網絡生活方式,遇到超過四五頁的材料,也會將它們打印出來。我喜歡隨身攜帶材料,并在上面作批注。”

  事實上,對于經歷傳統閱讀的很多人來說,那些努力改進的技術,雖然帶來了知識獲取和表達的便捷,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心理上的慰藉,但其意義也僅止于此,因為無論技術如何先進,也無法改變其作為電子媒介的特性。歸根結底,紙質書報和電子終端是性質不同的媒介,前者代表書面文化,后者代表電子文化,它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表達有不同的偏向。

  (作者系吉林省延邊教育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金昌珍)

?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