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媒體的發展,報紙會不會有一天消亡,如果不能,除去擁有紙質閱讀習慣的忠實讀者,還有什么原因?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看報紙的…可能再過幾十年…當我們這代人成了社會的主體…報紙就很難存活下去,畢竟報紙的受眾越來越少。部分紙質書籍會消亡,但是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學習的書籍不會消亡,例如教材、應試教輔等書籍,但這些書籍已經占了每年出版行業60%以上的份額,并且每年不斷增加中。
報紙只是時訊的傳聲筒,大部分功能都可以被網絡更高效的服務取代。談談我觀察到的吧,目前報社主營收入還是在于廣告,各家報社在新媒體方面也各有探索,如戶外大屏,網站(涉及電子商務等),移動終端等等,但其目前的營收貢獻基本只能占到報社營收的百分之幾(報社廣告過億比比皆是)。就此看來發展方向一是整合自身的內容生產能力,做跨媒體內容提供商,二是整合優勢資產(廣告,發行)包裝上市。
再從歐美國家來分析,以傳媒最發達的美國為例,報紙的發行量增長率總是落后于美國人口的增長率,這意味著總人口中,看報紙的人越來越少。數量大量增加的青少年人口對報紙沒有什么興趣。這些少年更傾向于從廣播、電視獲得信息。
移動設備的普及、app應用的廣泛使用、閱讀時間的碎片化、快消文化的橫行泛濫導致之前正常的閱讀習慣被打破,這是一個大前提。盡管此前紙質介質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也許仍會存續相當長的時間,但是由于大眾媒介組織以逐利為運營原則,關注的是投資回報(ROI),考慮的是生死存亡。今天,報業當年的高利潤已好景不再。如果紙張已經成為其負擔時而不是獲利憑借時,媒體就削減或干脆剔除掉紙質。
目前,越來越多的報紙和雜志,開始通過互聯網建立在線閱讀模式,究根結底,“媒介”是傳播介質,報紙是“紙”,想想從前的竹簡、帛書是如何被紙張替代的,就明白和愿意接受紙張屆時將如何被電子產品介質所取代;“內容”附載于傳播介質之上,生死不依賴介質,kiddle、手機什么的都可呈現。即“現在的人都看手機,不看報紙了”,這是大眾的選擇,也是潮流的選擇,難以改變。
更多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目前報業也好,雜志也好,都采用了紙媒——電子媒體——客戶端三大方向齊頭并進的趨勢,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讀者的需求,這也是我堅信的一個印刷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